ID: 22797167

1.3 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1314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会,自我,保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
  • cover
1.3 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来源 本教学内容选自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三框《学会自我保护》。本框聚焦于青春期学生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方法和途径等方面,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保护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以应对青春期可能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和挑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课时安排 1 课时 三、教学目标(基于五个核心素养) 1. 政治认同:引导学生认同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视,理解相关法律法规背后保障未成年人安全的政治意图,增强对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认同感,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青少年自我保护的倡导。 2.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在面对危险和困难时,尊重生命、关爱自己和他人的道德品质。教导学生在自我保护过程中,遵循道德准则,不伤害他人,同时积极帮助他人,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3. 法治观念:让学生了解与自我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明白自己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治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在学习自我保护的过程中,培养冷静、理智、勇敢、坚韧的人格特质。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挫折和危险,克服恐惧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5. 责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我保护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学校和社会负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明白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安全,积极参与维护社会安全的行动。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常见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如面对自然灾害、人身侵害等情况的应对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保护观念,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创设情景: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在生活中遭遇危险的视频,视频内容包括地震时学生的慌乱、遭遇校园欺凌的场景、独自出行时被陌生人跟踪等。 2.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里,大家看到这些青少年面临了哪些危险情况?假如这些危险发生在你们身上,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3. 预设学生回答:学生可能回答会感到害怕、紧张、无助等;还可能指出视频中的危险情况有地震、校园欺凌、被陌生人跟踪等。 4.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生动的视频,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危险的存在和可怕,从而激发学生对自我保护的关注和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 1. 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案例展示:展示一些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如某学生在河边游泳时溺水身亡、某学生轻信陌生人的话被拐骗等。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分析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 老师引导总结:在学生讨论和发言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指出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各种危险和侵害时,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学会自我保护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 常见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 (1)面对自然灾害的自我保护 图片展示:展示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力。 知识讲解:老师结合图片,讲解面对不同自然灾害的自我保护方法。例如,地震发生时,要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或躲在墙角;火灾发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寻找安全出口;洪水来临时,要往高处转移,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