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7191

专题5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元素周期律(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苏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日期:2025-04-27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46404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必修,2019,苏教版,3份,学案
    第一单元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元素周期律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并理解其实质。2.能从物质变化的实验事实和有关数据中提取证据,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1.原子序数 (1)概念:化学家按照     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依次编号,这种编号叫作原子序数。 (2)数量关系:原子序数=      =    =      。 2.原子结构变化规律 (1)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规律性变化 如图为核电荷数为1~18号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规律: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除H、He外,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重复出现      的变化。 (2)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结合课本表5 1的数据,以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横坐标,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绘制折线图如图所示。 从图上可以得出: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呈现    变化,且原子序数为3~9号和11~17号元素的原子半径分别依次递减。 思考1 对于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为什么核电荷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_____ _____ 思考2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半径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_____ _____ 1.(2023·重庆高一检测)下列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比较正确的是 (  ) A.C>Si B.NaF- 2.试比较下列微粒的半径大小(填“>”“<”或“=”)。 (1)Mg   Ca   K; (2)P   S   Cl; (3)Fe3+   Fe2+   Fe; (4)S2-   Cl-   Na+   Mg2+。 “三看法”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一看层,层多径大; 二看核,层同核多径小; 三看电子,层同核同电子多径大,如Cl->Cl、Fe2+>Fe3+。 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元素化合价 结合课本表5 2,对1~18号元素,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折线图如图所示: 结论: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呈现从  到  (氧、氟除外)的周期性变化、最低化合价呈现从  到  的周期性变化。 ②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O、F及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元素的最低化合价(非金属元素具有,稀有气体元素除外)|=8-最外层电子数 根本原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思考1 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其最高化合价是否一定为+6价? _____ _____ 2.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判断依据 ①金属性判断依据 通常情况下,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  ,它的单质越   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   。 ②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   ,它的单质越    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  ,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  。 (2)探究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 ①探究金属性强弱 按表中实验操作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剧烈反应,溶液变红 钠与冷水反应剧烈 ①镁:常温下,没有明显的变化;加热,反应     ,溶液变     色; ②铝在冷水、热水中均看不到明显的变化 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但能与热水反应;铝与冷、热水均不反应 两支试管中都有   冒出,但放   的试管中逸出气体的速率较快 镁、铝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离子,但镁更容易 由上述实验可知:钠、镁、铝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②探究非金属性强弱 思考2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该金属原子的金属性越强,这句话正确吗?试举例说明。 _____ 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