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7202

11.3严于律己 议题式教学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30408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3,-2024-2025,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公安部新闻:2025年3月底,江苏连云港一中学六名学生因在微信群内辱骂同学成为被告,被判担责。 群主小辛建了“品茶大会”群,频繁发表辱骂、嘲讽、诋毁小文的言论。不时有人制作丑化小文的表情包。小文偶然间得知后,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委屈。她将此事反映给学校。学校详细地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对小辛等人作出了严重警告处分。同时,群内的11人也都被要求签署保证书,承诺不再发生类似行为。小文以小辛及五名舍友侵害了其名誉权为由,将六人诉至法院,要求他们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及维权费用。最终,法院判令六被告以书面形式向原告赔礼道歉。 11.3 严于律己 授课人 :道法新思路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目标 法治观念 责任意识 通过课堂活动探究,引导学生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形成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自觉性。 通过课堂活动探究,引导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及后果,学会拒绝不良行为,明辨是非,增强控制力,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增强责任意识。 分议题一:为何严于律己? 分议题二:如何严于律己 总议题:如何做到严于律己? 分议题一:为何严于律己? 安某嫌下楼扔垃圾费劲,把垃圾从楼上扔下去,砸到了人。 情境一 黄 某 拨 打火警电话,想看看消防人员是否会来,结果消防车真来了! 情境二 袁某借了吴某的钱一直不还,吴某把他关了几天让他还钱。 情境三 分议题一:为何严于律己? 生活观察: 结合经验说说,如何避免上述情境中违法行为的发生? 分议题一:为何严于律己? 1.为什么要做到严于律己?(P99)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分议题二:如何严于律己 分议题二:如何严于律己? 案例分析: 小郑、小黄、小李、小方系湖北省安陆市某初中学生。2024年3月24日下午,四人互相邀约去公园游玩,小郑驾驶二轮电动车载小黄,小李驾驶二轮电动车载小方,在公路上逆向行驶。行驶至公园前路段时,小郑驾驶的二轮电动车与王某驾驶的三轮电动车相撞,致使王某重伤。事故发生后,王某住院治疗花费医疗费19万余元,并被司法鉴定所鉴定为五级伤残。后经交警部门认定,小郑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分议题二:如何严于律己? 案例分析: 由于始终未能就赔偿金额协商一致,王某将小郑、小黄、小李、小方的监护人均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赔偿医疗费、后期治疗费、残疾赔偿金、护理费等各项损失共计109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小郑驾驶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王某受伤,小郑在事故中负全部责任,小郑应在其过错范围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最终,考虑到小郑父母赔偿能力和王某身体状况,法院确定暂时给付5年护理依赖费用,判决小郑父母赔偿王某各项经济损失共计69万余元。 分析上述案例,说说小郑存在哪些违法行为?给你什么启示? 分议题二:如何严于律己? 2.如何做到严于律己?(P100———P102) (1)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分议题二:如何严于律己? 辩一辩: 有同学说,我们是未成年人,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 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