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7508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7034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7课,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也是最后一课,一定程度上是本单元的总结,主要叙述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的发展演变历程。本课包括三个子目,“晚晴选官制度的变革”、“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每一时期的选官制度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同时,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也存在继承与发展关系。 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对第5课和第6课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第7课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内容也较多,很多概念学生比较陌生,这就要求教师合理的设计教学和有效引导。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本课学习,可以按阶段划分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的发展历程。 2、探讨西方文官制度对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理解中西方选官制度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 3、能够总结对比出现代公务员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点。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科举制废除的原因、影响;近现代选官制度的变革的原因、内容。 教学难点:西方文官制度对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现代公务员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点。 学习评价设计 通过阅读教材和阅读史料,能够指出晚晴选官制度变革的具体表现、原因。 通过阅读教材,能够列举出民国不同时期选官制度的背景、内容、意义。 通过阅读教材及老师给出的史料,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指出西方文官制度对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以及现代公务员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点。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晚晴选官制度的变革教师活动1 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动漫图示,引导学生回顾科举制的发展历程,思考晚晴时期为什么要变革科举制度 教师活动2 问题:通过阅读课本39页并结合以下史料,从政治、经济、思想、科举制自身弊端四个方面归纳科举制变革的原因, 展示相关史料 材料3:自洋务新政以来,为了适应形式的需要,洋务派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大批精通洋务的各种新式人才。这实际上已对只培植官僚的传统教育目标造成冲击。 ———《晚清科举革废进程中政学关系的变化》 材料4: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而已。然则变将何先 曰:莫亟于废八股。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 曰:有大害三。其一害日锢智慧,其二害日坏心术,其三害曰滋游手。 —严复《救亡决论》 材料5:夫近代官人,皆由科举,公卿百执,皆自此出……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2)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科举制怎么变?具体做法有哪些? 教师活动3 过渡: 清政府在1898年连废八股都无法接受,为何短短几年后废除科举? 史料阅读: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教师活动4 科举制是清朝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被废除之后,晚晴政府如何选官?在选官制度方面有哪些改革?阅读教材并指出 教师活动5 通过小组各作探究的形式,总结晚晴官员选拔发生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