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7664

06 诗歌鉴赏-【2025高频考点】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练(江苏专用)(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1154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复习,答案,专用,江苏,专题,语文
  • cover
06 诗歌鉴赏-【2025高频考点】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练(江苏专用)含答案解析 [甲]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第三句写宣帝为了汉室的振兴而半夜问询贾生,其勤勉的样子令人怜惜。 B.甲诗第四句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点破题旨,直抒胸臆。 C.乙词的上阕,感慨往事悠悠如这流水,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 D.乙词的下阕,写孙权年纪轻轻就阻断了长江,从而使东南之地避免了战乱。 2.两篇文章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① 【唐】柳宗元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②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注释】①本诗是作者被贬十年后奉诏回京,路过衡州,写给弟弟促其返乡的诗作。②楚树:指衡山上的梅树。因衡山古属楚地,所以称“楚树”。 3.有同学认为诗中“晴天归路好相逐”的“逐”字用得很好,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和本诗同为写给弟弟的诗歌,两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太原早秋 [唐]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①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②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释】①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农历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②故国: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众芳歇”和“大火流”含蓄地交代了诗歌所描绘的季节。 B.颔联“早”“秋”二字巧妙点题,从视、听角度写出太原早秋的特点。 C.颈联两句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融合,诗歌由前两联的写景转入抒情。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结构严整,格调高远,可谓“健举之至,行气如虹”。 (2)自选角度,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一句。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破阵子①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②登山真率饮,筇③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④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⑤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注释】①本词是作者退隐之后所做。②蜡屐,往木屐上涂蜡以防潮湿。③筇,古书上记载的一种竹子,常用以制作手杖,即名“筇杖”。④廉纤:叠韵联绵词语,用以形容小雨、细雨。⑤菱唱:即菱歌,采菱女子所唱的歌谣。 阅读以上诗词,回答问题。 (1)【甲】词主要运用 的表现手法;【乙】词围绕登山、 、 、题诗、听歌等生活细节描写了乡居生活。 (2)两首词同为“破阵子”的词牌名,两位作者所处的朝代都是宋代,但是词中所体现的诗人形象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请试作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题目。 【甲】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