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新课标要求: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的呈现,能够探究史料背后的真相。 2.通过史料的梳理,看到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并分析其发展的历史特征。 3.通过对商路、贸易与文化的交流的学习,理解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格局。 重难点: 1.丝绸之路 2.古代商路上的文化交流 材料一: 甘肃敦煌莫高窟323窟的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 绘有身着丝绸妇女形象的古希腊陶壶 材料二 解读史料,寻求真相 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认识是? 2013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多综织机模型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考古学家在阿尔泰地区发现了一批公元前5世纪的贵族石顶墓葬,“由于墓土封冻很结实,墓中很好地保存了中国的丝织品和其它物品。其中在乌拉干流域巴泽雷克地区发现的5号墓中“出土的茧绸” 特别精致、上面的刺绣,是用彩色经线以连环状的线脚绣成,刺绣主题———凤栖息于树上,凰飞翔于树间的素底间”。 在欧洲,德国考古学家曾经在德国南部斯图加特的霍克杜夫村,发掘了一座公元前500年的古墓,其中发现有中国丝绸服装的残片。 一、丝绸之路 影响丝绸之路兴衰的因素 从西汉至隋唐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材料一: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分置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列四郡,据两关焉......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班固《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河陇地区的农业,以河西走廊、湟水流域自然条件最好,唐廷在这里兴置了大量的屯田、营田......“天下称富庶者无属陇右”。 ——— 史念海《中国通史》 沿线社会秩序和治安的维护 实行屯田制,经济繁荣 材料四:13世纪蒙古兴起之后,由于蒙古的西征和对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直接统治,东西驿路畅通无阻,使丝路一度有所复兴。 ———周伟洲、丁景泰《丝绸之路大辞典》 影响丝绸之路兴衰的因素 安史之乱后到宋代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材料三:唐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变得日趋重要。两宋时期军力屏弱,难以突破西北游牧民族的屏障,加之经济重心南移,自海路向西方出口丝绸的道路开始繁荣。 ———张亚光《“一带一路”的历史转换与现实思考》 西北局势长期动荡、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二、欧亚大陆其他交通线 中国古代有四条主要有四条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由西汉张骞所开辟......“西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刘庆柱《“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一:中国人的经济政策有远大眼光,采纳许多有用的外国植物以为己用,并把它们并入自己完整的农业系统中去,这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劳费尔 物种传播之路 时间 引入物种 西汉———隋唐 首蓿、胡芫荽、葡萄、胡桃、胡瓜、胡葱、石榴、胡椒、西瓜、菠菜、无花果、大宛马、骆驼 宋元 棉花 明清 辣椒、玉米、甘薯、花生、向日葵 材料二:中原地区的丰盛物产资源源源不断地传播到西域、中亚、波斯、阿拉伯和地中海欧洲区域……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西方......草原民族的畜皮毛、毛织品,西亚的珊瑚、翡翠、珠宝、琉璃器等传入中国。 ———李明伟《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历史回顾》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贸易互惠之路 宗教文化传播之路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三:在思想和文学方面,佛教的传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思潮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印度寓言、童话,对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