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7987

第十五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说课课件 (共28张PPT)

日期:2025-04-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70369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十五,十月革命,胜利,苏联,社会主义,实践
  • cover
(课件网)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年 级:高一年级下册 学 科:历史(统编版) 目录 说学情 二 说教学目标 三 四 说教学策略 五 说重难点 六 说教材 一 实验设计的参考资源 七 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说教学立意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建立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世界的新变化 第18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19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第20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21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说教材 说学情 知识储备 在初中阶段,已初步了解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史实,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心理特征与思维能力 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深入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萌发。 不足 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意识和能力理解有待加强。 通过史料解读与相关图片,学生能客观评价苏联在实践中形成的“苏联模式” 。 运用时空定位,学生能够自主将俄国的十月革命以及苏联实践放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形势下分析, 在特定的时间下才能更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解读,学生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从“史料实证” 角度认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曲折性和渐进性。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历史材料, 对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 斯大林模式等历史概念进行解释与理解。 通过对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究, 能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形成对历史的反思,从苏联的实践探索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1 唯物史观: 2 时空观念: 3 史料实证: 4 历史解释: 5 家国情怀: 说教学目标 1 重点 2 难点 十月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用唯物史观分析列宁和斯大林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说重难点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点拨讲解法 史料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 02 03 01 教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 史料研读法 合作探究法 02 03 01 说教学策略 课程 整合 说教学立意 本课不论是列宁建立布尔什维克党、创立马克思主义,还是领导十月革命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还是斯大林探索出斯大林模式都是当时领导人审时度势、根据俄国具体的国情而做出的选择。于是将本课的线索确定为“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与探索。” 设计意图 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列宁为何做这样的选择? 新课导入 第十五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革命前的背景和理论指导 十月革命背景 材料一:19世纪末,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的4/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 ———(美)莫斯《俄国史》 1、小农经济占优势 2、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3、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远远落后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经济基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