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8126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

日期:2025-04-1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930026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人文,内嵌,PPT,31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2025年蛇年春节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春节”,也是中国农历60年一遇的“乙巳年”,与“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首届“非遗版”春节 南充市初中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组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春节的习俗分析,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通过议学活动的探讨,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进一步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政治认同 责任意识 要求:阅读教材P58-P62,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 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1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 自主学习 总议题:非遗春节里的中华人文精神 子议题一:品文化韵味 悟精神价值 子议题二:析内涵底蕴 寻精神体现 子议题一 品文化韵味 悟精神价值 名词点击:人文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 人文,在古代主要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即诗书、礼乐、法度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也泛指人事,即人类社会的行为、习俗或状态。中国古人的许多思想尤其是政治、伦理思想,都基于“人”提出,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辉。 【春节传统习俗】 议一议:1、说说你知道的春节传统习俗?它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人文精神? 2、这些中华人文精神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何指导意义? 议学情境1 议学提示:厚植亲情凝聚人心,增强邻里互动交流,凝聚社会和谐力量。 议学成果一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P59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58页蓝字) ③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P62 子议题二 析内涵底蕴 寻精神体现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议学情境2 春晚小品《借伞》以《白蛇传》中“断桥借伞”这一经典桥段为蓝本,巧妙地串联起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四大剧种多种戏曲风格在一个小品中碰撞交融,既保持各自的特色,又共同为观众呈现完整的故事,水袖翩翩、唱腔婉转让观众在短短时间内领略到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多元魅力堪称一场文化大赏。 这种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小品形式的创新结合,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次大胆尝试,为春晚舞台注入新的活力。 【和而不同 促进多元和谐】 议学活动: 1、不同剧种在同一小品中相互辉映,给予我们何种启示? 2、“既保持各自的特色,又共同为观众呈现完整的故事。”是一种怎样的处世方法? 3、这种处世方法有何作用?试举例说明。 名词点击:求同存异 和而不同 这些古老的民族智慧不仅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还影响了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理念。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