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时量:75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Ⅰ 卷 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考古学家发现,距今约 4000 多年前位于中原地区的某文化遗址呈现出“地下窑 洞—无基坑半地穴式单间—地面建筑单间一有基坑半地穴式套间一台基宫殿”的 居住形式。据此推断,该遗址最有可能是 A.殷墟遗址 B. 良渚遗址 C.姜寨遗址 D.陶寺遗址 2.据统计,《史记从汉书》所载西汉前期酷吏,籍贯属于今陕西省、山西省的最多, 河南省的次之,而属于今山东省的则较少。这一现象 A.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B.缘于治国理念的调整 C.与中央集权的强化相适应 D.源于经济发展的差异 3.观察图 l,这一分裂对峙局面结束于 A.公元 6 世纪末期 B.公元 3 世纪末期 C.公元 2 世纪初期 D.公元 2 世纪末期 4.唐朝科举及第者称主考官为“座主”,自称“门生”,同榜及第者们互称为“同年”。这 些新称谓的出现标志着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产生,即座主与门生及同年的特殊关 系。与这种关系直接相关的是 A.三省六部制 B.门阀制度 C.朋党之争 D.藩镇割据 5.北宋的“钱荒”非常严重。北宋中期,有三司官员指出:“盖自弛禁(不禁止百姓毁钱 铸器或挟钱出境),数年之内,中国之钱日以耗散,更积岁月,外则尽入四夷。”这折射 出当时 A.纸币产生深受政策影响 B 榷场贸易加剧财政危机 C.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高 D.地方治理出现失序状态 6.图 2 为史籍所载明朝至清朝时期官府掌握的云南地区户口数和人口数。其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转移 B.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弛 C.改土归流的推行 D.少数民族叛乱的平定 7.19 世纪中叶,江南地区的人口锐减,手工业与商业也面临崩溃。如苏州府人口从 1851 年的约 654 万锐减至 1865 年的 229 万,损失近三分之二;《湖州市志》中有“桑 田尽毁、机户逃亡”的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 A.列强入侵的经济后果 B. 当时国内政局的动荡 C.上海逐渐崛起的原因 D.洋务运动推行的目标 8.图 3 为 1920 年发表的一幅名为《靠不住的》的漫画,画面中一位妇女背靠着刻 有“三从四德”的石碑,支撑石碑的细木条即将断裂。这反映了当时 A.封建礼教遭到民众的普遍反对 B.五四运动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C.妇女积极参加反封建民主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冲击封建伦理 9.图 4 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战役形势图。下列对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 的是 A. 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攻下南京 B.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C.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战略大决战 D.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序幕 10.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 1952年增长近 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 员达 196.9 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 30 名, 比 1952 年增长 3 倍。上述变化 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11.据统计,1992 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 12 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 者超过 1000 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12. 巴黎圣母院是历史与政治的见证者,1302 年,参会的教士、贵族和市民 “三个等级”代表一起在这里谴责教皇是异端,并在答应国王征税的前提下提出了 一些改良性要求,沟通了国王与民众的联系。这场会议见证了 A. 法国人宗教改革的热情 B.法兰西封建王权的加强 C.中世纪寡头政治的兴起 D.新兴资产阶级政治诉求 13.历史上,意大利威尼斯曾是东西方香料贸易的中心。表 1 是不同年代 威尼斯香料进口量的变化表。导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局势动荡 B.国际竞争加剧 C.经济实力基础 D.政治分裂局面 14.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