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民族独立国家发展的政治前提 站起来 毛泽东 富起来 邓小平 强起来 习近平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新中国成立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壹 O1 唯物史观 O2 家国情怀 O3 通过地图展示港澳被侵占的过程,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所学的内容,总结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含义;通过中英两国艰难的谈判,感知港澳问题解决的不易;通过分析史料,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了解港澳现状,认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 通过了解近代中国香港和澳门被殖民者侵占到我国成功地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历程,认识到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实现祖国统一,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第 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目录 壹 “一国两制”的构想 贰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叁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第 一 部 分 “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国两制”的构想 壹 1842年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 1860年 《北京条约》割占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 1898年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租期为99年 》》》 新界 香港岛 九龙司 香港问题的由来 “一国两制”的构想 壹 澳门半岛 氹仔岛 路环岛 1553年 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 1851年 葡萄牙人占领氹仔岛。 》》》 1864年 葡萄牙人占领路环岛。 》》》 》》》 1887年 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取得澳门的“永驻管理权”。 澳门问题的由来 “一国两制”的构想 壹 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 湾 福建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马关条约》割给日本 1624年 1895年 1949年 1662年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归 国民党败退台湾,台湾长期与祖国大陆分离。 香港、澳门属于外交问题、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 “一国两制”的构想 壹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曾提出收回九龙租借地的问题,和会主席、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借口中国提案“不在和会权限范围之内”,予以否决。 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明确提出了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奋斗目标。由于社会和个人的原因,孙中山没有完成收回香港澳门的历史使命。 在开罗会议上,蒋介石借此机会向英方提出收回香港的要求。丘吉尔蛮横回复:“不经过战争,休想从英国拿走任何东西!” 思考:近代中国政府在不同时期试图收复香港、澳门,结果都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弱国无外交,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 “一国两制”的构想 壹 1.提出 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的方式,一种是和平的方式。非和平的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的对话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统一呢? 从历史角度看,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从现实来看,港、澳、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那里的人民已经习惯于那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刘杰,高建斌主编《邓小平理论专题讲座》 “一国两制”的构想 壹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名词解释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国家的主体地区 港澳台地区 (前提和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