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9629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课件 (共15张PPT)

日期:2025-04-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60355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课件,15张
  • cover
(课件网) 宿建德江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早岁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后往吴越等地漫游。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 走近作者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孟浩然到了首都长安,应进士不第;回到故乡襄阳,悒悒不乐。过了一两年,他乘船东下,到吴、越一带漫游。这次漫游时间较长,也写了不少诗。这首诗是他到到达浙江建德境内后写的,这是离故乡已经很远了,因而有羁旅之思。 写作背景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江 清 月 近 人。 / 初读古诗,明确节奏。 / / / / / / / 宿①建德江② 孟浩然 移舟/泊③/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④/天/低树,江清/月/近⑤人。 ①住宿、留宿 ②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地点 时间 远景 近景 ③停船靠岸 ④空旷 ⑤亲近 诗歌解读 移舟泊烟渚, 船停泊在烟雾迷蒙的沙洲边。 句子解析 日暮客愁新。 天色渐渐的昏暗了,在外作客的愁思又缕缕地涌起。 野旷天低树, 一望无际的平野上, 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木更低些。 江清月近人。 月亮倒映在清澈江水上,好像月亮就在人身边似的。 愁 触景生情 烟渚 日暮 借景抒情 野———旷 天———低 江———清 思维导图 宿 建 德 江 课文总结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旷野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一个“愁”字,然而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旅途愁思之情。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1.欣赏下图,并在本学期学习的古诗中选择一首能够体现画面意境的古诗,写在横线处,注意书写美观。 随堂练习 _____ _____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上信息,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天上的月亮倒映在水中,诗人联系六年级上学期学过的古诗,可知本题要求默写的古诗是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全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宿建德江》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 × 解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宿建德江》抒发的并不是诗人的喜悦心情,而是旅途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愁。故题干表述有误。 3.填空 《宿建德江》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这是 一首 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 的思念 以及感慨 。 唐 孟浩然 借景叙情 故乡 人生的复杂心情 解析:这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诗歌借景叙情,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第一句点题,为下文写景抒情作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表达了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感谢收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