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光合作用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这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__淀粉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__光__是植物制造淀粉(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__叶片__,这是因为叶片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的__叶绿素__等色素能捕获太阳光。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为__化学能__,储存在__有机物__中。叶绿体既是__生产有机物__的“车间”,也是__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__的“能量转换器”。 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普里斯特利实验的结论:__植物能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__。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都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的气体,立刻燃烧起来,说明这种气体是__氧气__。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这种气体,说明__氧气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没有二氧化碳,叶片就不能制造出淀粉,说明__二氧化碳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海尔蒙特的柳树生长实验和后来科学家的实验证明,__水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三、光合作用的实质 1.光合作用的过程表达式:____。 2.光合作用的变化 (1)__物质转变__: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为淀粉等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2)__能量转化__: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光合作用实质上是植物通过__叶绿体__,利用__光能__,将__二氧化碳和水__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__氧气__的过程。 四、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 1.有机物通过树皮中的__筛管__向__下__运输。 2.瘤状物的形成:环割树皮后, 有机物向__下__运输的通道被切断,造成局部营养过剩,再加上损伤的刺激等因素,引发细胞无序分裂,进而形成瘤状物。 3.有机物的作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__能量__,并参与__构建植物细胞__,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个植物体。 五、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为提高作物产量,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例如,要想让作物茁壮生长,就必须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如果种植过密,作物就会因叶片互相遮挡等,影响自身的光合作用;如果种植过稀,作物就不能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会造成浪费。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因此,种植作物时,应__合理密植__。 易错字:暗处理 酒精 碘液 淀粉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氢氧化钠 知识点1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江苏镇江期末)如图是“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其中大烧杯、小烧杯、滴管内分别是什么液体?( C ) A.酒精、酒精、酒精 B.酒精、清水、碘液 C.清水、酒精、碘液 D.清水、清水、碘液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但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隔水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该装置中大烧杯、小烧杯内的液体分别是清水、酒精;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本实验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有机物),因此滴管内是碘液,C符合题意。 2.(湖北武汉期末)如图是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的一项操作,用黑色塑料袋套住植株,放置一昼夜后开始实验,其主要目的是( B ) A.消耗塑料袋中的氧气 B.消耗叶片内的有机物 C.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D.消耗叶片内的叶绿素 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