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下第四单元情景式综合素养测评 展览征集令 展览征集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多少中华儿女舍生取义,精忠报国,可歌可泣。让我们搜集资料,在学校举办“ _____”革命史料展览,向英雄致敬! 1. 请你用楷体抄写上面的“展览征集令”中引用的诗句,要求工整美观。(1 分) _____ 2. 给本次展览确定一个主题填在横线上,下列主题最合适的是( )(2 分) A. 峥嵘岁月,丹心永照 B. 艰苦奋斗,建设祖国 C. 居安思危,开拓未来 D. 保家卫国,建设边疆 布展进行时 六年级(1)班为响应学校发出的展览征集令,开始了布展,请你共同参与。 3. 典典负责展厅文案,请你帮他整理。(18 分) (1)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8 分) 同学们,回望历史,为chè dǐ ( )解放全中国,无数革命先烈不怕xī shēng( )、英勇献身:李大钊面对cán bào ( )的敌人、kù xíng( )的折磨,始终沉着镇定、不屈不挠; 红四团不惧湍急的洪流、mó guǐ ( )般的敌人,克服重重困难,飞夺泸定桥;董存瑞在敌人的疯狂扫射下匍匐前进,舍身炸暗堡……他们将磨难视若等闲,谱写了波澜壮阔的画卷;他们为民族解放、人民利益而死,就是_____。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悼念先烈,在jì tuō( )āi sī ( )中承担起更多的zé rèn( )和使命。 (2)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 分) 李大钊(zhāo zāo) 匍匐(fú pú) 铭记(mín míng) 悼念(dào diào) (3) 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2 分) A. 舍己为人 B. 死得其所 C. 舍生忘死 D. 视死如归 (4) 语段中加点的“等闲”与下面哪项中的“等闲”意思不同?( )(2 分) A.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 这场比赛很重要,不能等闲视之。 C.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 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一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修改正确。(2 分) 他们将磨难视若等闲,谱写了波澜壮阔的画卷。 4. 同学们搜集了一系列关于李大钊的材料用于展示,请你共同布展。(11 分) (1)【人物介绍】请你用“严”字组成不同的词语,把人物介绍补充完整。(5分) 在孩子们面前,李大钊总是慈祥而并不( )的。但1926 年“三一八”惨案后,北方政治形式日益( ),李大钊的脸上总是一副( )的表情。1927 年4 月6 日,李大钊连同留京的国共两党工作人员共60 余人一同被捕。在狱中,李大钊即使受到( )的折磨,他也( )党的秘密。 (2)【语言描写】在下面文段中的横线上填入两组恰当的关联词。(2分) 李大钊说:“我_____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_____要对这里的革命工作尽责,_____这里处境多么危险,我 _____不能退缩。” (3)【细节描写】下面的句子运用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写了作者在法庭上见到的父亲,请你也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4 分)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 5. 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奋斗历程的文字作品,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写的,时值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 B. 《为人民服务》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C. 《春天的故事》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军给人民群众带来温暖。 D. 《狱中联欢》里的革命者在狱中表演歌舞的场景,展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 同学们精心搜集了一些诗歌,来丰富展览的内容,请你参与完善。(10 分) (1) 按要求在横线上填写诗句,在括号里填写诗句表现出的品质。(6 分) 石灰 竹子 梅花 千锤万凿出深山, ( ), 不要人夸好颜色, 烈火焚烧若等闲。 ( )。 ( )。 品质( ) 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