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1598

【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七下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913201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1课,教学课件,文化,科技,时期,明清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①了解明清时期科技著作、建筑、思想文化方面的成就。(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②分析明清时期科技与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体悟我国古代科学家不懈追求和进取的精神,树立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的主要表现。 教学难点:明清思想家的主张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他的足迹,东到今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蓟县的盘山,遍及大半个中国。在年少“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志气下,他寻访名山大川、记载地理风物。游历30余年,最终留下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你知道明清时期时期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吗?让我们走进本课,学习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环节二:整体感知 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内容思考,明清在科技、建筑、思想、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 答案提示: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科技名著 1、自主学习: ①【教材研读】阅读教材P121-122,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 答案提示: ②【历史解释】通过这三部巨著可以看出明朝科技发展有何特点? 答案提示:以传统科技为主,具有实用性和总结性的特点。 2、教师指导: 根据材料思考《本草纲目》有什么特点? 《本草纲目》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它创新了本草分类体系,打破《神农本草经》按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方法,提出“析族分类,振纲分目”的植物分类系统。 答案提示: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继承创新 教师指导:李时珍将书中所有药物分为16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共60类,每一类又包括多种药物,其中自然属性接近地列在一起,由此建立了部、类、种三级分类体系。例如,植物被分为5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另列服器部。其中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9类,木部分为香木、乔木、灌木,寓木、苞木、杂木6类,可以看出他同时考虑到了植物的形态、习性、用途、生态和内含物等要素,表现出明显的实用特点。 《本草纲目》曾流传到世界各地,被译成法、德、英、拉丁、俄、日、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对世界药物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这部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的著作,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它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对他的进化论学说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养料。 3、自主学习: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医学家及其医学成就都有哪些? 答案提示:战国:扁鹊四诊法;《黄帝内经》 东汉: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唐朝:孙思邈《千金方》;《唐本草》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4、教师指导: 《农政全书》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答案提示: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5、自主学习: 观看视频根据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说《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问题二:宋应星为什么要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金银珠宝置于最后? 答案提示: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记录详细、实用性强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这种编排方式体现了作者重农和以民为本的思想。 教师指导:《天工开物》的名字来源于两部典籍,“天工,人其代之”出自于《尚书》,现代理解为自然的能量、自然的职责。“开物”是《易经》里的一句话“开物成务”,其指开创万物、开展万物、成就万物。所以“天工开物”意思是人要利用自然,用才智、用技术,然后开发出万事万物。《天工开物》一共是上、中、下十八卷,上篇,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