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2478

【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6.《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7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136879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大赛,原创,请勿,转载,我家的好邻居,第一
    (课件网) 说一说:介绍邻居小伙伴? 你邻居家的小伙伴叫什么名字?你平时和他(她)都玩些什么? 说一说:和邻居小伙伴一起玩你开心吗? 第6课 我家的好邻居 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梓湖小学 孙小玲 (统编版)3年级下册 探一探:主动认识新邻居 你是怎么认识邻居家小伙伴的?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小奇吗? 如果是邻居新伙伴和你打招呼呢? 评一评:文明做客 雷雷 小奇 雷雷为什么不开心? 雷雷和小奇一起玩耍,不收拾就走,这是不对的。 想一想 ①一起玩却不一起收拾,你们猜,雷雷这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看到这个情景,你想对小奇说点什么呢? ②如果小奇和雷雷一起收拾玩具,雷雷的心情又会怎样呢? ③如果雷雷的妈妈回家看到收拾干净的房间,妈妈的心情怎样呢? ① ② 优优 小新 优优 www.themegallery.com 评一评:图片中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① ② ③ 主动打招呼,说明来意。 在饭点找邻居玩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要注意时间。 优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值得我们学习。 √ √ X 演一演:化解冲突 ? 放学后,小明去小白家里写作业,写作业的过程中不小心把旁边的水果盘摔碎了……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接下来的故事表演完整。 合作要求: 1、上来表演的同学,要先介绍自己扮演的角色。 2、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同学表演,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做一做:热情待客 邀请你的邻居小伙伴来家里玩,并请小伙伴为你的小主人礼仪做个评价吧! 下节课课前进行分享、展示。 Thanks!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三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孙小玲 课题 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的家庭生活”领域第3条目标要求设计,具体对应“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的内容标准。 教材分析 作为“我在这里长大”单元的核心课时,本课承担着从“家庭场域”向“社区空间”过渡的关键作用,通过建构“个人-家庭-邻里-社区”的认知逻辑链条,帮助学生实现社会性发展层次的提升。本单元采用渐进式教学设计,本课作为承启环节包含三个递进板块:“邻居家的小伙伴”(人际认知)、“邻里间的温暖”(情感培育)、“不给邻居添麻烦”(行为规范)。本次教学聚焦第一板块,重点引导学生:1.认知维度:理解邻里交往的基本礼仪规范。2.行为维度:掌握“热情有礼-尊重差异-适度交往”的相处策略。3.情感维度:培育主动交往意识和体会邻里和谐相处的美好情谊。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作为社区小公民的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同步提升其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能力,为后续学习社区公共生活奠定人际交往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普遍具备与邻居小伙伴交往的生活经验(如串门、游戏等),但在如何建立和维护友好邻里关系方面仍缺乏理性认知。我校地处农村,同一村庄的居民往往兼具多重社会关系(邻里、亲属或同族),这种复合型人际关系网络使得农村学童的邻里生活经验较城市学生更为丰富且真实具体。处于这一阶段的三年级学生,其认知发展呈现以下特征:一方面已具备初步的邻里生活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通过灵活设计的教学活动(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调动已有经验,在实践探究中发展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受限于身心尚未成熟阶段,存在生活感悟碎片化、自觉性及自控能力较弱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构建“认知引导-情感体验-行为转化”的教学路径。首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继而创设生活化情境深化情感认同,最终通过实践任务促进邻里交往能力的有效迁移。 核心素养目标 1.认知目标:能准确讲述邻里交往的基本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