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3514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没有括号的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说课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4-2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36292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没有括号的除加、除减混合运算,ppt,24张,课件,师大,2课时
  • cover
(课件网) 《没有括号的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说课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目录 04 教学重难点 03 说学生 02 说教材 05 05说教学方法 06 说教学准备 本课属于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二课时,是学生在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乘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规则。教材通过生活化的购物情境引入问题(如“买文具”中的单价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先算除法,再算加减”的运算顺序,并强调运算的逻辑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本课内容既是对前一课时运算顺序的延续,也为后续学习带括号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教材分析 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加减乘除的基础运算能力,但对运算顺序的灵活应用仍存在困难,尤其是当除法与加减法同时出现时,容易混淆运算步骤。此外,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帮助理解运算规则。教学中需注重从生活实例出发,结合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强化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知。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通过情境分析和问题解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先算除法,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运算规则,避免机械记忆。 说教学方法 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互动 教学法 活动 探究法 操作 演示法 比较 学习法 小组 合作法 分析 归纳法 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说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含购物情境动画)、实物图片(文具价格卡)、运算顺序对比题卡。 学具:练习本、铅笔、学案纸。 分组:4人一组,便于讨论与展示。 教学过程 1 2 3 4 情境创设 探究新知 知识应用 课堂总结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计算。 710-45×3 307+39×6 =710-135 =307+234 =575 =541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买2个篮球用去70元。 足球每个45元。 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多多少元? 买2个篮球用去70元。 足球每个45元。 该如何解决呢? 小组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探讨列出综合算式,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足球:每个45元。 篮球:买2个用去70元。 先算买1个篮球需要多少钱。 45 70÷2 - = 45 - 35 = 10(元)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答: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多10元。 说 一 说 结合例1、例2的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 7×6+55 =42 =97(元) +55 45 70÷2 - = 45- 35 = 10(元) 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议 一 议 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 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说一说,算一算。 64÷8+32,写成两个一步运算的算式。 5×9=45,80-45=35。 列成一个算式。 64÷8=8, 8+32=40。 同桌间说一说,算一算。 80-5×9=35 1.计算下面各题。 85 ÷5 + 73 =17+73 =90 200 -17 × 7 =200-119 =81 472 -260 + 18 =212+18 =230 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 你学会了… … 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 你体会到… …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脉络,强化核心概念。 学生自述: “今天我学会了_____,我觉得需要注意_____。” 教师提炼: 用思维导图总结运算顺序的两种类型(含乘除、含加减除)。 布置作业 1、必做题:教材第58页第2题(计算)、第3题(应用题)。 2、选做题: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