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3530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2983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2课,水陆交通,变迁,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教学难点: 1. 交通与社会的变迁 2. 交通的改进对国家发展、城市变迁与信息传递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中国最早发明轮子的人是轩辕帝,以及甲骨文和金文中“车”字起源与 轮子有关,由此导入轮车产生的历程。同学们,你们在人类早期交通发展状况中,能找到哪些与交通相关的信息呢?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这些信息,以及课前预习任务1,说一说交通的含义呢? 学生活动:人或物的运输 教师活动:同学们所说的交通,指的是人或物的运输,这是交通的狭义含义,而广义的交通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包括人和物的运输,也包括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等信息的传递。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力求达到“起兴、点题”的目的。本课从学生熟知的轩辕帝传说,以及甲骨文金文入手,创设问题,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从广义交通的角度,来学习不同时期中外交通的发展史。 【新课教学】 古代的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 交通的起源 教师活动:首先我们来了解交通的起源。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东汉《释名》一书中提到的这句话,就是较早对“路”的解释。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随着物质生产的丰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人工的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应运而生。接下来,我们进入古代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的学习。 古代的陆路交通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展示课前的预习任务2———梳理古代陆路交通的主要成就。 学生活动:展示预习任务2———梳理古代陆路交通的主要成就。 教师活动: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发现,古代中西方的陆路交通都有一定的发展。教师简单讲述古代罗马道路、古代中国秦朝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汉朝丝绸之路、唐朝驿道系统、元朝驿站交通网。展示课堂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来分析一则材料,结合地图,找出秦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异同点。 【材料】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修建的道路和桥梁,同其他古代社会修建的道路一样,也刺激了经济的一体化,尽管最初建设时考虑的是军事用途,但是之后,这些路桥却成为内部商业交流的通衢。公路连接了罗马帝国的各个局部。一条长4800公里的路与北非海岸线平行,许多支线一直延伸到南方,商人、士兵通过这些支线可以深入撒哈拉沙漠。在东部地中海地区,罗马人也新建一些道路,方便了这一地区的旅游和贸易。 ———摘编自《新全球史》 学生活动:对比异同点。 教师活动:好,同学们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句子,以及地图的对比,归纳出三点不同点,目的方面,秦朝建立的交通体系以维护统治为目的,而罗马道路体系的形成与对外扩张相联系;交通体系方面,秦朝是以公路为主、运河为辅,而罗马是以海运为主、公路为辅;特征方面,秦朝交通体系在帝国内部修建,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点,而罗马交通体系向亚欧非辐射,呈现开放的特点。相同点方面,第一,秦和罗马帝国都以首都为中心向外辐射,修建交通体系;第二,二者的军事目的都很强;第三,二者都是经济发展推动了交通体系的发展。 古代的水路交通 教师活动:接下来,请两位同学们展示预习任务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