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第三单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刻体悟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本单元共划分了三课,系统探讨了如何增强对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问题。 本框为第八课第二框,本框主要围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展开,深入阐释了传统美德的具体行为指向与实践要求。教材着重指出,践行传统美德需要努力成为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人。这些明确的行为指引,为学生树立了清晰的道德实践标准,使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理解从抽象概念层面,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层面。 学情分析 在家庭和学校教育引导下,学生对传统美德有了一定认识,部分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出孝老爱亲、团结友爱的行为,还会在班级活动里展现出集体主义精神。此外,学生借助网络,接触到不少践行传统美德的正面事例,在思想上对传统美德有认同感。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理解较为肤浅,在复杂的现实情境中,难以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同时,知行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难以将美德认知转化为持续的行动。受多元文化冲击,部分学生价值观念混乱,对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和践行积极性降低。 核心素养分析 1.政治认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2.健全人格: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积极的影响,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3.道德修养: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4.责任意识:践行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教学难点 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哪吒背后的团队》 提问:视频中,《哪吒》背后的团队正践行怎样的传统美德? 提示: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导入语】今天,让给我们一起学习———《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跟随教师引导进入本节课主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课题。 二、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时间:2分钟 浏览课本P68-70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将答案标记在课本上。 1.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2.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什么? 观察生活 提问:寻找身边的“中国好人”,分享他们的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播放视频:《中国好人榜》 提示: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活动探究一 提问:在新时代,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践行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 【总结归纳】 1.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P69 ①做自强不息的人。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活动探究二 提问:1.李保国的故事启示我们怎样做到敬业乐群? 2.分享你身边还有哪些敬业乐群人物的故事。 知识拓展:介绍各行各业的敬业乐群的劳动者 【总结归纳】 1.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P70 ②做敬业乐群的人。 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活动探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