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4156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1365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河北省,期中,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武安一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4月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30个小题,每个2分,共60分) 1.考古人员在距今5300~4600年的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多组规模庞大、因势而建的水利系统,还在很多红烧土残块中发现稻谷、稻壳痕迹及数量巨大的红陶杯。该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农业生产工具最多。以上考古发现() A.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B.反映旧石器时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 C.证明屈家岭是最早的水稻种植地 D.为研究原始社会的人类活动提供资料 2.新石器时期的浙江良渚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的都邑都为“大城套小城”,城内有王陵或贵族大墓及宗庙等祭祀性建筑;此后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等城址均以大型城垣和城壕为标志,城内大型夯土建筑台基象征着宫殿、宗庙等高等级建筑出现。据此可知 A宗法礼乐制度影响了城市布局 B.早期国家社会控制力逐渐强化 C早期城市的内部布局已成定式 D.中华文明发展具有内在延续性 3.妇好墓是一座未经盗掘的商代墓穴,墓主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该墓出土了大量陪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包括礼器210件,武器134件,其余为工具、杂器等。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青铜文明的重点在于() A.社会生产 B.日常生活 C.军事扩张 D.权力秩序 4.西周时期,周王对其臣属、诸侯对其臣下的任命、赏赐等都有一系列的礼仪,称为册命礼。册命的命词以“王若曰”为起句,内容通常包括叙述功劳,追述先王与臣下先祖的关系,列举赏赐实物及官职的项目以及受命之人对王的颂扬与祝福。据此可知,册命礼的施行() A.彰显了周王的天下共主地位 B.扩大了西周的政治版图 C.有助于官僚政治的全面推广 D.强化了对地方垂直管理 5.周代重大政事须由外朝通过朝议决定,下面为《左传》中周代朝议的部分议题内容。这表明当时() 议题内容 出处 “八月乙亥,晋襄公卒....欲立长君。赵孟曰:立公子雍.....贾季曰:不如立公子乐。......" 《左传·文公六年》 “卫侯欲叛晋,而患诸大夫。....太夫问故。公以晋垢语之,且曰:寡人辱社稷,其改卜嗣(改立新君),寡人从焉” 《左传·定公八年》 A.原始民主传统尚存 B.内外服对君主专制具有约束力 C.贵族等级体系解体 D.“敬天崇祖”思想渗透统治理念 6.春秋中期以后,晋国新兴贵族势力将兼并旧贵族得来的土地由邑改为县,并逐渐将其纳入国家直接管理之下。据此可知,当时() A.郡县制得到普遍推广 B.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强化 C.家国同构的模式形成 D.传统政治秩序遭受破坏 7.楚人曾言“我是蛮夷,不服从中国名分谥号等礼制”,但《左传·襄公十三年》载子囊讨论楚共王谥号时说:“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一变化折射出() A.地域文化风采强化 B.统一成为社会共识 C.变法推动楚国强大 D.华夏认同得到发展 8.春秋后期,陶朱公(范蠡)以善治生”著称,子贡经商致富。这样在“贵”的阶级以外,又增加了“富”的阶级,昔日“贵”“富”合一,现在“贵”“富”出现了分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经商致富的风气盛行 B.社会结构出现了变动 C.重农抑商政策的失效 D.中央集权制度被破坏 9.战国时期,“无立锥之地”的至贫之民,有的流亡到外地,成为“上无通名,下无田宅”的客民,有的成为“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十税其五)”的佃农。这反映了当时() A.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兼并战争的加剧 C.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D.庄园经济的形成 10.老子倡导“惟道是从”“以正治国”的治国之道。韩非写了《解老》《愈老》两篇文章,把老子的道规”改造成了“法规”。这体现出() A.法道思想具有共同源头 B.法家渐成为主流学派 C.先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D.诸子学派之间的分歧 11.《汉书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