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4286

【高效课堂】15.《自相矛盾》两课时学习任务单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14次 大小:11469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效,课堂,自相矛盾,课时,学习,任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自相矛盾》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猜测“弗”“誉”“立”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文化自信)深入理解 “其人弗能应也”的理由,领悟故事的寓意。(语言运用)根据楚人的言行表现推测其思维过程。(思维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布置预习内容)1.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下列词语。矛 盾 誉 吾 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漕:陷:自相矛盾:5.查词典,填空:“誉”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再查画_____。“誉”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 任务二: 文章内容梳理:活动一:借助图片识“矛盾活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把握文章停顿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3.了解出处:《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总集,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寓言故事,以生动形象的故事阐述深刻的道理。4.学写生字 矛 盾 誉 吾 活动二:借助注释,理解文意1.引导学生回顾理解文言文大意的方法。_____2.学过的方法尝试理解课文意思,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3.句子释义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鬻:_____ 坚:_____ 誉:_____句意:_____2)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句意:_____3)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或:_____ 弗:_____句意:_____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夫:_____ 立:_____句意:_____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任务三(课后练习) 1.课后词语练写 2.辨字组词。誉( ) 循( ) 荐( )夫( )誊( ) 盾( ) 存( ) 扶( )3.写出下列“之”“其”的意思。(1)誉之曰 之:_____(2)又誉其矛曰 其:_____(3)吾盾之坚 之:_____(4)其人弗能应也 其:_____(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之:_____4.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又誉其矛曰( )A. 夸耀。 B. 荣誉。 C. 指着。(2)或曰( )A. 或者。 B. 有的人。 C. 有时。(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A. 用,拿。 B. 把。 C. 扛。(4)于物无不陷也( )A. 刺破。 B. 陷进。 C. 掉进。 参考答案2.辨字组词。荣誉 遵循 推荐 夫妻誊写 矛盾 生存 搀扶3.写出下列“之”“其”的意思。(1)代指他的盾。(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3)的。(4)卖盾又卖矛的人(5)的。4.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A(2)B(3)A(4)A 拓展资源推荐 推荐阅读《郑人买履》 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这个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并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文化自信)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注释,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语言应用)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思维能力) 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背诵课文把故事复述给家里人听。 任务二 活动一:初探矛盾--完成“矛盾档案”通读课文,梳理楚人言行(填空)楚人的言行矛盾点(问题在哪里 )夸盾:吾盾之坚,_____如果他的矛能_____,那盾还是“无物能陷”吗 夸矛:吾矛之利,_____如果他的盾_____,那矛还能“无物不陷”吗 被问后的反应:其人_____矛盾爆发的结果:_____小提示:用课文中的原句填写,注意“物莫能陷”“弗能应”等关键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