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跳水》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体会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文化自信) 在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中开发学生潜能。(语言应用)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布置预习内容)1.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下列词语。环游 航行 放肆 帽子 桅杆 哭笑不得 吓唬 顶端 船舱 瞄准 心惊胆战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 心惊胆战:_____3.我发现课文中有一些含有人体器官的词语:_____我还发现有一个 AABB 式的词语:_____我还会仿写两_____ 任务二: 文章内容梳理: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等。《安娜·卡列尼娜》自由读课文,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第一组:一艘、船舱、桅杆、航行第二组:放肆、撕咬帽子、逗他生气、扭着身子、龇牙咧嘴、钩住绳子第三组:哭笑不得、眼巴巴、吓唬、心惊胆战3.学习词语一艘、船舱、桅杆、航行、放肆、撕咬帽子、逗他生气、扭着身子、龇牙咧嘴、钩住绳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吓唬、心惊胆战4.学写生字艘 航 肆 帽 桅 撕 逗 唬 钩 扭 咧 舱 鸥 瞄活动二:梳理故事,了解险情1.默读课文,说一说:按照角色的出场顺序,故事中依次出现了谁 2.根据上图,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经过:结果:活动三:聚焦孩子心情,梳理遇险过程1.梳理“猴子的表现”与“孩子心情变化”的关系。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描写猴子逗孩子的句子读一读。抓住关键词句,填在下面对应的表格中。猴子变现孩子心情变化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呲牙咧嘴做着怪样。找出描写孩子心情的句子,提炼出关键的词语,完成表格的填空。2.默读课文 2-4自然段,说一说孩子随着心情的变化,他做了哪些事情。孩子的心情变化孩子的行为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孩子行为句子,并结合心情的变化说一说孩子行为的变化。3.根据刚才的交流,说一说“猴子的表现”“孩子的心情变化”与“遇险”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任务三(课后练习) 1.课后词语练写 2.辨字组词。搜( ) 桅( ) 钩( ) 咧( ) 龇( )艘( ) 跪( ) 钓( ) 例( ) 磁( )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且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 )浪静 ( )( )不得 龇( )( )嘴( )( )胆战 ( )( )晃晃 大( )大( )4.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1)形容凶狠的样子。( )(2)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3)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4)形容非常害怕。( )参考答案2.搜(搜集) 桅(桅杆) 钩(鱼钩) 咧(咧嘴) 龇(龇牙)艘(一艘) 跪(跪下) 钓(钓鱼) 例(例子) 磁(磁场) 3.风平浪静 哭笑不得 龇牙咧嘴心惊胆战 摇摇晃晃 大喊大叫4. (1)龇牙咧嘴(2)哭笑不得 (3)风平浪静 (4)心惊胆战 拓展资源推荐 推荐阅读《鲨鱼》 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使学生懂得更加珍爱生命,凡事三思而行,不要因一时冲动,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文化自信) 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应用) 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