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二中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48分:每题3分,共16题) 1. 周人记载,其先祖弃“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这说明( ) A. 铁犁牛耕技术开始使用 B. 农业生产已经受到重视 C. 农业管理规范、完备 D. 传统农业经济的形成 2. 16世纪以后,欧洲市场上胡椒供应量比14世纪中叶充足很多,价格下降,走上更多常人家的餐桌。取而代之,受到贵族青睐的是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这说明( ) A. 食物被赋予区分社会等级的功能 B. 新航路的开辟削弱了贵族的地位 C. 价格革命催生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D. 欧洲贵族全面接受美洲饮食文化 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英国现行“工厂法的制定是社会对其生产过程自发形式的第一次有意识,有计划的反作用”,而不是“议会设想出来的”。这说明,工厂法的制定( ) A. 揭开了英国经济立法的序幕 B. 由机器大工业催生并推动 C. 是英国议会改革的必然产物 D. 表明自由主义思潮的衰落 4. 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 A 开通了丝绸之路 B. 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C. 儒家义利观的影响 D. 强化了经济控制 5. 历史学家王家范指出:“传统中国在城市和市场两个领域的‘赛跑’中最后却成了输家,它走的是一条歧路,没能朝通向‘现代化’的目的地跑去”。“传统中国没能通向‘现代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封建自然经济阻碍 B.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手工业技术的缺陷 D. 城市布局不利于商业发展 6. 1848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55年,伦敦开始了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到19世纪60年代,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了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欧洲国家的这些举措 A. 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B. 摒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 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D. 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7. 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 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B. 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C. 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文化的交流 D. 长安和罗马之间交通网络密集 8. 1929年,汉口市开通了第一条公共汽车路线,后来因为水灾停开。1933年,汉口市长吴国祯提议恢复,并拟定《乘车须知》,规定:到站停车、先下后上、车内禁止吐痰和抽烟、要给老弱妇幼让座。这说明( ) A. 汉口积极响应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 B. 近代交通影响人们生活和思想观念 C. 汉口的公路交通现代化开创全国之先 D. 汉口的公路交通发展迅速,规范 9. 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等一系列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防疫系统尚未开始建立 B. 世界卫生组织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C. 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 D. 世界卫生组织的行为突破了国家主权的界限 10. 孔子思想影响深远。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有康有为的孔子;有“黜周王鲁”、“素王改制”的汉儒公羊学的孔子,也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宋明理学的孔子。这反映了( ) A. 孔子是万世之师表 B. 市民阶层的多元价值取向 C. 中华文化的多元共存 D. 孔子思想具有时代性 11. 佛教传入中国后,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统治者开展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兴盛。到了宋朝以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A. 儒学实现突破,彰显文化自信 B. 佛教颠覆传统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