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6541

8.3法治社会课件(共26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

日期:2025-04-2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386014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政治,高中,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三框 法治社会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目 法治社会的内涵 第二目 建设法治社会 新课导航 1、法治社会的含义; 2、法治社会的表现(特征); 3、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4、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壹 法治社会的内涵 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 社会治理依法开展、 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1、法治社会的含义 法治意识(前提) 法律实施(保证) 实施效果(目的)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公民的内心里! ———卢梭 探究问题: 卢梭的这句话体现法治社会的什么表现? 2、法治社会的表现(特征) (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信法) 要求: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第一,立良法。良法必须紧扣本国实际,否则立法就是无本之木。 第二,正司法。公正是司法的灵魂,也是培育国人法律信仰的关键。有了良法,司法不公,法律信仰只能是纸上谈兵。 第三,严执法。严格执法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不仅事关政府的光辉形象,而且关乎民众法律信仰的形成。 第四,重守法。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普法教育,让普通百姓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守法。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的条件 知识拓展 (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守法) 2、法治社会的表现(特征) 要求:无论是在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的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用法) 2、法治社会的表现(特征) 要求:在纠纷发生后,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区分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和解 诉讼 仲裁 调解 争议提交第三仲裁机构(有公认地位)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就争议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自行解决争议。 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 “打官司”,在纠纷主体参与下,由法院解决纠纷的活动,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中类型,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是指由双方当事人签订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第三方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是指当事人进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纠纷的方式。 和解 调解 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 诉讼 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仲裁 知识检测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法治意识(信法)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法律实施(守法) 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实施效果(用法) 只有全社会普遍具有了法治意识 法律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才能达到公平正义的实施效果 1 2 3 总结: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 贰 建设法治社会 3、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有意识) 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