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6981

【大单元·任务式】第五单元第5课时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 统编版四下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662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统编,教案,龙洞,金华,5课时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内容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然后写内洞,最后出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感受双龙洞的独特景观,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对自然文化遗产的热爱。 语言运用: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积累“突兀森郁、蜿蜒、孔隙”等词语,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思维能力: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观察角度变化(如“仰卧进洞”)展现景物特点,培养空间想象与逻辑分析能力。 审美创造:品味文中对石钟乳、孔隙等景物的生动描写,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和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份双龙洞的导游词,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理清游览顺序, 掌握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写景就像拍电影,镜头要一步一步移动,景物才能变得生动有趣。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个“魔法镜头”的使用方法,让你们的笔也变成神奇的画笔,把心中的美景写得活灵活现!准备好出发了吗?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奇妙的写作之旅吧! 活动流程:子任务一:探秘风景中的“顺序密码”———游双龙洞学移步换景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温故知新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按照游览的顺序初步感受了双龙洞的神奇。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什么? 学生填写,教师顺势出示答案。 预设总结:作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了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情况,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看他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按照游览的顺序初步感受了双龙洞的神奇。为本节课重点感受双龙洞景物特点、领悟写景方法做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复习回顾唤起学生记忆,为本节课重点感受双龙洞景物特点、领悟写景方法做铺垫 第二节:精读细研,领悟写法 1.研读第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用心去感受路上的生机与明艳,思考:在路上,作者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2)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指名回答。 (3)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 时变换调子。” (4)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想象画面,同学们,这里有四个“时而”,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出示课件),从这两对反义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山势,进一步想象溪流流经哪里变宽,流经哪里变窄……山势怎样时溪流缓,山势怎样时溪流急, 并把语句说具体。 预设:这里说的是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从“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中感受到溪流的变化多端,富有生机和活力。结合山势,想象溪流流经较宽的山谷时变宽,流经狭窄的山缝时变窄;山势平缓时溪流速度较缓,山势陡峭时溪流速度较急。 (5)学生闭上双眼,教师点击“海浪”图片播放超链接,溪流变换调子的视频,激发学生想象:溪水可能流经什么地方 用上“时而”说一说自己想象的内容。 结合画面,感情朗读。 教师总结: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作者抓住了路边具体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下,去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与丰富吧。 2.研读4-7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想一想,景点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读一读相关的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