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校际联考 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东汉末年,刺史逐渐“总一州之权”,不仅拥有行政、财政大权,还掌控军事力量,成为地方最高长官。这() A.契合了郡国并行制的推行需求 B.为世家大族崛起提供了契机 C.源于地方行政效率提升的诉求 D.致使地方监察体系彻底失效 2.据统计,西周时期的世官在所有职官中的占比不到40%,其他都是非世官。非世官往往是通过“选贤”来任命的。西周时期有些家族的第一、二代成员本为低贱阶层的人员,但是,他们依靠自身的功勋被任命了官职,并获得了世袭权力。这可用来说明西周时期() A.社会阶层具有一定流动性 B.贵族逐渐丧失政治特权 C.官僚政治的雏形开始出现 D.血缘政治色彩不断弱化 3.北宋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内容包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罚式、聚会、主事”七项,涉及宗族内部的行为规范和制度规定。而明代王守仁撰写的《南赣乡约》第一部分主讲乡约组织建设,第二部分主要内容是解决当时社会矛盾,第三部分主讲乡约聚会。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理学开始成为官方的哲学 B.心学成为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 C.以社会教化辅助社会治理 D.宗族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要单位 4.元代到海南任职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共21位。他们在海南的事迹可分为三类,政治方面如平乱、招杆黎人;教育方面如重修县字;社会方面如“为李节妇表门”。这可用于说明元军() A.重视对边疆的管理 B.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 C.民族交融不断加强D.四等人制提升政府效能 5.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并在各大省、重要商埠先后设立分行。其招商资本额实收350万两,其中官股100万两。银行设有洋大班(经理职)和华大班,洋账房和华账房,还发行了银元票和银两票,“至此国中始见本国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这体现了() A.国家货币主权的收回B.列强资本输出的发展C.国内市场的整合统一D.金融行业的近代转型 图经又称图志、图记,“图以绘其形,志以记其事”。南宋时,图与志走向分开发展,产生了不计其数的保图、都图、县图,志则向方志发展,逐渐成为“一方之史”。图与志的分化() A.体现了史学体例的创新 B.凸显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C.反映了社会治理的发展D.说明了绘图技术的提升 7.下表所示是考古学家对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信息的记录。据此判断,仙人洞先民() (1) 石器有打制和磨制两种,以打制石器为主,出土最多的是的用于砍伐树木的砍斫器 (2) 陶器以夹砂粗红陶为主 (3) 文化堆积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兽骨,其中包括已被饲养的羊、牛等家畜的骨骼 (4) 出土大量的兽骨和鱼骨,骨器中有镞和鱼镖等工具 (5) 发现栽培稻硅石遗存 A.手工业生产独立化 B.已经成为食物生产者 C.社会贫富分化明显D.已进入父系氏族时代 8.西汉初年,炼钢技术还不普及。官营冶铁后,“检验属于铸铁脱碳钢的满城汉墓铁镞和北京大葆台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