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7975

小升初复习精讲精练专题四《比和比例》--人教版(复习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04-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70次 大小:9793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小升,人教,原卷版,习学,比和比例,专题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小升初 数学 【备战小升初】2025年小升初数学专项复习精讲精练 专题四:比和比例 知识点01:比的认识 1、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的性质 ①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作比的基本性质。 ②比的前项和和后项互质的整数比叫作最简整数比。 3、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内容 对应各部分名称 联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不为0) 比值 三者可以相互 转化:a:b= 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分数 分子 分数线(一) 分母(不为0) 分数值 一个数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不为0) 商 一种运算 4、求比值和化简法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2)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前项与后项互质)。 知识点02:比例的认识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解比例 ①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 ②解比例的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 (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比例关系 相同点 不同点 特征 关系式 图象 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一条直线 反比例关系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xy=k(一 定,且不为0) 一条曲线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关系的方法 ①两种量不是相关联的量,则不成比例; ②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且相关联的量的比值(商)一定,则成正比例; ③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且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④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且相关联的量的积和商都不一定,则不成比例。 知识点03:比和比例的应用 1、比的应用 按比分配解决方法 ①先求出每份的数量,再求出几份的数量; ②先求出每个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除法解答。 比例的应用 比例尺的基本数量关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利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①分析数量关系,依据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判定它们成什么比例 ②根据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 ③设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检验并写出答案 01 比的认识 1.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丙数的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 )。 A.45∶20∶6 B.6∶20∶45 C.20∶6∶45 D.6∶45∶20 【答案】B 【分析】观察分数,甲数是乙数的,即甲数∶乙数=3∶10;乙数是丙数的,即乙数∶丙数=4∶9。 两个比中都有乙数,但份数不相同,利用比的基本性质,甲数∶乙数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2,乙数∶丙数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5,乙数的份数相同,即可得出甲、乙、丙三个数的比。 【详解】甲数∶乙数=3∶10=(3×2)∶(10×2)=6∶20 乙数∶丙数=4∶9=(4×5)∶(9×5)=20∶45 甲∶乙∶丙=6∶20∶45 所以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6∶20∶45。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的认识。 2.30分钟∶2.5小时=( )∶100,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答案】20 1∶5 0.2 【分析】先统一单位,然后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即为比值,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0分钟∶2.5小时 =30分钟∶150分钟 =(30÷30)∶(150÷30) =1∶5 1∶5=20∶100 1∶5 =1÷5 =0.2 30分钟∶2.5小时=20∶100,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5,比值是0.2。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的认识。 02 比例的认识 1.比例5∶3=15∶9的内项3增加6,要使比例成立,外项9应增加( )。 A.6 B.18 C.27 D.12 【答案】B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等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