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空气与氧气 单元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4八下·西湖期末)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如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方法是:施救者从背后双手抱住窒息者的腹部稍高于肚脐的位置,快速向内、向上用力压迫腹部,迫使异物排出,此过程中救助者体内( ) A.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大 B.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小 C.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小 D.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大 2.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他们描述的内容,试判断他们所指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B. C. D.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10g冰受热熔化成10g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D.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2024八下·吴兴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结构 B.地壳中元素分布图 C.两种反应的关系 D.四个氮原子模型 5.(2024八下·三门期末)火折子是一种古代的点火神器。其材料一般用粗糙的土制纸加棉花,卷成紧密的纸卷装入竹筒内,用火点燃后再把它吹灭,但内部仍有红色的亮点,盖上盖子,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折子的制作材料必须是可燃物 B.竹筒盖上开有小孔,不能完全密封 C.燃着后一吹即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取出后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6.(2024八下·三门期末)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就是指二氧化碳的循环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碳、氧循环失衡不会影响人类的生存 D.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促进碳氧平衡 7.(2024八下·三门期末)如图装置可用作收集各种气体。若被收集的气体从a口通入,则下列气体可用该装置收集的是①;②;③( )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8.(2024八下·三门期末)“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木炭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属于氧化物 B.从微观构成看: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C.从符号表征看: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 D.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9.(2024八下·三门期末)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10.(2024八下·杭州期末)已知反应:CH4+aM=CO2+bH2O,M中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2b B.反应中仅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M是O2 D.每生成44gCO2,就有36gH2O生成 11.(2024八下·杭州期末)某化学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做甲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乙实验中最后天平不平衡,此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C.丙实验的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仍成功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该反应不消耗气体也不产生气体 D.进行丁实验时,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玻璃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理论上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 12.(2024八下·金东期末)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A.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 B.干粉灭火器扑灭电器火灾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13.(2024八下·金东期末)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选项 异常现象 分析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