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8559

21《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85张PPT)

日期:2025-04-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380628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代诗歌五首,课件,8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登幽州台歌 21.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射洪人,唐代文学家。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代表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参谋军事,后世称“陈拾遗”。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作者介绍: 登幽州台歌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写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  关于幽州台: 1.听范读,划分节奏 2.翻译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 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 独自凭吊,(我)悲伤难过,潸然泪下。 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却无缘相见。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 诗词鉴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从时间角度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 思考:一二句从什么角度来写诗人的孤独?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更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悲情。 诗词鉴赏 思考:三四句从什么角度来写诗人的孤独? (从空间角度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炼字: 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独”字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板 书 主旨 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引起无限感慨,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表现了诗人在 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1.这首诗的作者 ( 人名 )通过“前”和“ ”;“ ”和“来者”的对比,表明了 。(4分) 2.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并由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 中考链接 陈子昂 后 古人 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诗人缅怀追念,联想到过去和现在都看不见赏识人才的明君,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的情感。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中考链接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陈子昂登楼远眺,感叹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 热泪纷纷。 B.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写出了时间的绵长,感慨自己生不逢 时。 C. “独”字渲染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D.全诗直抒胸臆,语言质朴,格调欢快奔放,透露出诗人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悲愤。 D 苍凉悲壮 中考链接 5.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