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09258

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10452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海南省,次月,答案,试题,历史,第五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五次月考答案 历 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小题,每题3分,共 45分。 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A B D C A B D A C B D 【解析】 1.河南二里头遗址是早期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其文化类型的铜铃在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遗址中出现,说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时期,二里头文化的因素在不同地区得以延续和传承,故选C项;A选项强调不同地区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共同文化元素所体现的一体性,更侧重于同一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关系,而题干更侧重于时间上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排除A项;铜铃的传播可能通过贸易、文化扩散等途径实现,而非必然依赖大规模人口迁徙,题目未提及迁徙的直接证据,因此这一选项缺乏充分依据,排除B项;多样性应体现不同地区文化各具特色,本土性强调文化起源于本地等,与题干信息不匹配,题干主要强调几个遗址铜铃的相似之处,排除D项。 2.从新疆楼兰古城附近墓地发掘情况看,人骨架有欧洲人种和蒙古人种,这体现了不同人种在此地出现,反映出人员的交流融合。出土文物中有大量来自中原地区的丝绸、漆器、铜镜、弩机、钱币、简牍、汉文文书等,表明中原地区与西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密切交流。题干仅提及新疆楼兰古城附近墓地人种有欧洲人种和蒙古人种,但未体现人口迁徙区域广泛,没有涉及更多其他地区的人口迁徙情况,属于过度推断,所以A选项错误。题干主要强调的是人种和出土文物所反映的交流融合,并未涉及边疆治理的相关内容,如治理政策、治理机构等,所以B选项错误。西域开发卓有成效一般侧重于农业、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成果,题干中没有相关开发成果的表述,主要围绕人种和文化交流,所以C选项错误。不同人种的存在体现了民族在人员方面的交融,中原地区文物的出土说明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交融,这表明汉代民族交融内容丰富,既有人口融合,又有经济文化交流等,D选项正确。 3.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绘了在宫殿中,各国的使者穿着不同的衣冠朝拜唐朝皇帝的盛大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唐朝长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受到世界各国朝拜,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繁荣,与题干中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与众多国家和地区交流往来相印证,A正确。“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主要描述的是长安城内道路上车水马龙、繁华热闹的景象,侧重于城内的交通和世俗繁华,没有体现出对外交流,B错误。“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描写的是从长安回望骊山,华清宫的景色,反映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的奢靡生活等内容,与唐朝的对外交流无关,C错误。“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表达的是听到胡笳演奏《折杨柳》曲,勾起了对长安的思念之情,主要体现的是思乡情感,和唐朝对外交流没有关系,D错误。 4.北宋太宗时期在忻、代二州修建沿边堡寨防御体系,采取“百人为屯,授田于旁寨,置将校领农事,休即教武技”的措施。这意味着在堡寨体系下,士兵既从事农业生产(授田、领农事),又在农闲时练习武技。题干中仅描述了堡寨体系的人员安排及生产习武模式,并没有提及该堡寨体系是否有效抵御了辽的进攻,缺乏相关信息支撑,所以A选项错误。因为堡寨体系中士兵被授田从事农事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农业开发,有利于边境经济的发展,该项符合堡寨体系中发展农事生产这一信息,所以B选项正确。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三冗”问题等,仅靠边境地区的堡寨体系发展农事和习武,不可能改变整个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C选项夸大了堡寨体系的作用,所以C选项错误。题干只是说让士兵从事农事,并没有提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