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人教版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 课程内容标准 核心素养对接 1.阐明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 2.掌握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3.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作出的假设,并能画出遗传图解。 1生命观念:利用结构功能观解释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 2科学探究:运用演绎与推理的方法阐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3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分析、绘制图解和举例等方式掌握本节相关遗传学概念及遗传图谱的规范书写。 复习: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 P: 高茎 矮茎 DD dd × 配子: D d Dd 高茎 Dd 高茎 F1配子: F1: D d D d F2: DD Dd dd 高茎 高茎 矮茎 高:矮=3 ∶1 遗传因子组成比 = 1 ∶ 2 ∶ 1 × 表型比例: Dd F1高茎 矮茎 D d d Dd dd 高茎 矮茎 高:矮=1 ∶1 × dd 测交:亲本: 配子: 子代: 遗传因子 组成比例=1 ∶ 1 表型比例: 分离定律 1.测交法 待测个体 × 隐性纯合子 后代只有1种类型 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后代出现2种类型 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常用于动物的鉴别,也可用于植物) 一、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判断 思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 Dd Dd dd × 显性 隐性 dd DD Dd × 显性 dd 待测对象若为生育后代少的雄性动物,注意应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2.自交法 待测个体自交 出现性状分离 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不出现性状分离 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常用于植物的鉴别,是最简便的方法) 显性 DD DD × 显性 Dd DD、Dd、dd × 显性 隐性 一、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判断 思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原理: 花粉中淀粉的类型 蓝黑色 橙红色 碘液 碘液 用碘液对花粉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颜色 只出现1种颜色 出现2种颜色 →纯合子。 →杂合子。 判断: 如:玉米/水稻的花粉与碘液的显色反应实验 (3)花粉鉴定法: 一、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判断 例1:(教材P8,拓展应用第1题)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请你解释原因。 (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 (2)实验结果验证了什么? (3)若让F1自交,F2中花粉有几种类型? F1细胞中含两种遗传因子各一个。 形成配子时二者分离。 分离定律 2种 一、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判断 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如果花粉有两种,且比例为1:1,则被鉴定亲本为杂合子;如果花粉只有一种,则被鉴定的亲本为纯合子。 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受B、b这对遗传因子控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液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液变橙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非糯性水稻与隐性个体测交,子代中非糯性∶糯性=1∶1,且该株水稻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 (2)为进一步验证B、b这对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可用该株非糯性水稻作为材料进行_____实验,实验结果为_____还可以取该植株的花粉,滴加碘液,染色结果为_____,也可证明该对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b 自交 子代中的非糯性水稻∶糯性水稻=3∶1 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1∶1 变式训练1 玉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