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学校教育 博物馆 图书馆 印刷书 目录 01 学校教育的发展 02 印刷书的诞生 03 图书馆的成长 04 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01 学校教育的发展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中国近现代学校教育 西方近代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发展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含义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1)夏朝:有了正式的以教育为主的学校,称为“校”。 (2)商朝:学校易名为“庠”。 (3)西周 ① 国学:设于王城及诸侯的国都,分别称为“辟雍”和“泮宫”,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 高下分为大学、小学两级。 ② 乡学: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的郊外,称作“校”“庠”“序”。 ③ 国学与乡学均为贵族学校,老师都由官员兼任,学生仅限于贵族子弟。 1. 官学 (一)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1. 官学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晋武帝司马炎设国子学,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2. 私学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2)唐代以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 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3)书院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宋代是书院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 2. 私学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保存与传播了古代文化,使古代典籍得以传承,为科举考试的推行提供了支撑。 3. 作用 四大书院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指出,白鹿洞、岳麓、应天、石鼓为“宋初四书院”。 王应麟在《玉海》中以白鹿洞、岳麓、应天、嵩阳为“宋朝四书院"。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4)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二)中国近代学校教育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1. 京师大学堂 (1)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既是近代中国第一 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 教育行政机关。 (2)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3)1916年蔡元培任校长后,发展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2)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高水平的大学。 (二)中国近代学校教育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2. 清华学堂 (1)1911年创办,1912年改名为“清华学校”。 知识拓展:留学教育 时期 表现 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 官派留学,学习技术 詹天佑 20世纪初 甲午战争,留日风潮 陈独秀 清末民初 庚款留学,赴美深造 胡适 一战时期 勤工俭学,留法热潮 邓小平 五四运动 十月革命,以俄为师 聂荣臻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3)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 新中国成立到“文革” (三)中国现代学校教育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 管了各级各类学校。 (2)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 (5)“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 1. 新中国成立到“文革”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三)中国现代学校教育 (4)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 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 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3)20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