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下)教学大练兵 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长江劈开夔门,收束如弓弦,巴人于千仞绝壁间筚路蓝缕,以竹 miè扎索、 木桩为骨,凌空缚出“云梯石栈”。纤夫浑厚的号子刺破巫山雨雾,吊脚楼在江岸层叠生长,看似宁折··不弯的廊柱实为刚柔并济的榫卯玄机,于千年风涛中凝成生生不息的生存智慧。 抗战烽火里□重庆化作“不屈之城”□《新华日报》在防空洞中铸就铅字堡垒□油墨香与硝烟味在 潮湿空气中交织□码头工人肩挑重担溯江而上,在日机轰炸的间 xì 吼出水击三千里的川江 号子。这方水土的勇毅,早已刻入基因谱系———古有巴蔓子刎颈存城,血溅高台;今有山城“棒棒军” 以扁担挑起万家灯火,时空在此折叠:当李太白惊叹“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的夔门绝壁,巴 人却以竹索为弦,在云梯上弹奏出命运的强音。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弓弦竹 miè间 xì挑起 2.文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筚路蓝缕 B. 宁折不弯 C. 刚柔并济 D. 生生不息 3.文段方框处加上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处是()(3分) 抗战烽火里A□重庆化作“不屈之城”B□《新华日报》在防空洞中铸就铅字堡垒 C□油墨香与硝烟味在潮湿空气中交织 D□ A.,B.——— C.,D.。 4. 仿照示例,将材料中的地理特征转化为魔幻比喻,要求: ①本体为重庆特有地貌/建筑;②包含动态 化拟人。(4分) 示例: 夔门峭壁是巴人未写完的信, 每一道褶皱都藏着青铜箭镞的余温, 长江水正把千年战歌,快递给东海的黎明。 5.名著阅读(8分) (1)朱自清在《经典常谈·诸子第十》中指出,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与荀子的“性恶论”一脉相承,而韩非子更是提出“法、术、势”三者结合的主张。以下选项最能体现法家思想对“人性”的基本判断的是()(3分)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D.“ 人性如水,随势而变” (2)请结合《经典常谈》中对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著史精神的解读,与《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中保尔· 柯察金在病榻上坚持写作的场景,分析两者如何在“ 逆境中践行使命”,并谈谈这种九年级语文试卷第 1页共 8页 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5分) 6、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2 小题,共8 分) 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可以接受美的洗礼。你班拟开展以“ 走近诗歌,感受美好”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拟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拟所在的小组负责策划整个活动流程,请拟补全下面的活动构想。(4分) 【活动一】“ 诗歌朗诵” ———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注意朗诵技巧,提升朗诵技能【活动二】“ 诗歌鉴赏” ——— 【活动三】“ 诗歌创作” ———发挥想象创作小诗,学会使用意象表达情思,激发写诗热情。【活动四】“ 诗歌辑录” ——— (2)在古诗朗诵的活动中,同学们推荐拟担任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4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7.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古诗词中的审美四重境界 感性审美 周敦颐被莲外在的形态和特征所吸引,不由感慨道:“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① ” (《爱莲说》) ;张岱感受到雪后西湖之美,描绘出“ ②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浑然一体的画面。 理性审美 “ 不畏浮云遮望眼,③”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登高而悟的内在哲理;“ 落红不是无情物,④”〔《己亥杂诗》(其五)〕是龚自珍含而不露的人生态度。 文化审美 “ 箫鼓追随春社近,⑤” (陆游《游山西村》)展现了春社这 一民俗活动的景象; ⑥,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让我们看到了文人雅士的相会场景。 创造性审美 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⑦,⑧” 二句,想象奇幻,展现出海天相接、浑然一体的缥缈意境,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