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1526

山西省太原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5868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山西省,月月,答案,试题,历史,太原市
  • cover
高二年级月考试题(历史) 测试时长: 75分钟 使用时间:2025年4月6日 总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 A.“齐物”;“逍遥” B.“天行有常”;“仁政”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 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南宋陈亮为学“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嘲讽)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以为灰埃”,世人“以为此近于功利,俱目之为浙学”;叶适指出“(士、农、工、商)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明代王守仁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明末清初黄宗羲进一步提出“工商皆本”。这些学者的理念() A.挑战了封建的纲常伦理 B.反映士农阶层地位逐步下降 C.促使重农抑商政策转变 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 3.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4.汉唐中国遵循古代文化秩序与政治秩序叠合的理想形态,在中国与四邻的关系中,形成一个多重同心圆网络,中国居于中央,编织列国于四周。这一网络的形成根源于() A.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B.农耕经济领先世界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册封朝贡制度形成 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若法官审理案件作出正式判决后又变更其判决,则应被处以擅改判决之罪,并处罚其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12倍罚金,该法官之席位亦应从人民会议中撤销,其不得再出席审判。由此可知,古巴比伦() A.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已形成了分权与制衡制度 C.司法深受原始民主制的影响 D.注重维护司法权威与尊严 6.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对于再生人之男,首先须与同种姓之女结婚。“"佛教文献在形容某一婆罗门血统的纯正时,常常使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这一句惯用语。这就是说,七代不发生混血被认为是“美德”。这些规定及宣传旨在() A.树立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 B.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 C.以宗教手段逐步推进社会教化 D.遏制不同种姓通婚的现象 7.时空不同,文化各异。下图中,地域、文化成就及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崇尚理性和思辨 B.②-《吉尔伽美什》-继承古希腊文化 C.③-《伊戈尔远征记》-反映斯拉夫民族历史 D.④-《摩河婆罗多》-遵循种姓等级制度 8.15世纪,帕查库蒂开疆拓土,奠定帝国大业,重建南美洲古城库斯科。在库斯科的中央广场上,宏伟的太阳神庙耸立在金字塔形的台基上,国王每年在此举行盛大的太阳祭。沿中央广场四个方向修筑的数千米驿道,把库斯科与全国连接起来。重建的库斯科() A.成为印加统治中心 B.是玛雅城市建筑的典范 C.见证阿兹特克文明 D.借鉴了古埃及建筑风格 9.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图中所示路线反映的史实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蒙古军队西征 C.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D.中国造纸术的传播 10.自战国至于秦朝,多有向西北方向移民的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以西北为主要方向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进入高潮。但自东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的倾向。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 B.气候条件变化 C.西北少数民族崛起 D.南方经济发达 11.表2是英国奴隶贸易过程中的大事摘录。这反映了() 表2 时间 大事 1562年 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70-1776年 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 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 英帝国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