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单元课程内容 (一)核心概念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主要围绕中国货币、现代世界货币体系和中国古代赋税、近现代的关税、个人所得税来组织教学内容,本单元涵盖的核心概念有货币、赋税、国际货币体系和金本位制的概念等,同时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和中国古代赋役是本章的基本历史知识。 本章是学生学习完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后,从国家财政视角出发,以货币、税收两方面的制度为关注对象。从名称来看,本专题与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中国货币的演变体现在中国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体现中国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变化,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与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张有至关重要的关系;在内容上,有些内容在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中也有涉及,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关税的变化等,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增加对必修知识的理解。 (二)内容结构 本单元是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的内容,是世界政治经济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视角,所以十分重要。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总共六个单元,本单元是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六个单元间没有非常强的递进或者因果关系,基本是处于并列的关系,都是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人类历史、人类文明。 本单元共两课内容,分别“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和“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第一节“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落实课程标准“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的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这一内容。第二节“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落实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这一内容。本章内容结构图如下所示: (三)主题呈现方式 以文字、图文结合、图片、材料、活动等方式呈现的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笔者按着时间顺序讲述货币专题的方式介绍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由中国近现代的货币发行进入到世界货币体系的讲解,以时间线索介绍中国赋税制度的演进。由于本单元时间跨度大,范围广,内容比较多,笔者分为四课内容讲授即第一课中国货币的使用。第二课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本课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多,学生理解有难度,所以需要相关的概念由老师进行解释,学生梳理世界体系的形成。第三课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重点讲授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发展脉络及发展的前因后果。第四课时中国关税、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形成。第四课中国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形成让学生根据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来归纳总结,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育人价值 在材料中,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相对于应用于各个时期,以发展学生知识迁移、发散性思维和时空观念。 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与结构,通过材料来论证知识,重在培养“论从史出”、用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史料实证。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货币、金融税收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本单元在“问题探究”部分选择了“亚投行的成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中国取消农业税的意义”,以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情,对于未来国家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中国货币和赋役制度的演变,让学生能用唯物史观解决问题同时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 本主题通过对货币和赋税制度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再现、应用能力,同时能把相互关联的要素进行重新整合,能够从历史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学情分析 本主题选取的是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的内容,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首先,高二学生学习过来中外历史纲要,对于中外的历史有了总体的、系统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但是对于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欠缺,特别对复杂问题的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