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5年4月20日9:00一10:15】 绵阳市高中2022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 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3分,共48分) 1考古研究发现,良渚文化有一个最大的中心一良渚古城,各地虽有自己的地方中心,但 在规模、规格上均不及古城。各地出土的玉器,绝大多数是由古城的玉工制作,由古城的 贵族集团派送馈赠给地方。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该时期 A.社会演进趋势凸显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D.贫富分化日益加刷 2西周时期,周王对臣下的称名方式主要有私名和官名(职事名)两类,.并不见礼书所记载 的相关亲属称谓。春秋时期,王命多见亲属称谓,君臣秩序中“家”的因素大大增强。这 一称谓方式的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道德礼仪的增强 B.宗法血缘的巩固 C:天子权威的衰微 D.阶层流动的减缓 3.南朝,江南乐舞不再是带有异域特征的“吴声歌曲”,而正式成为朝廷认可的乐府“清商 曲”。对此琅琊王氏王僧虔斥责其“节数虽会,虑乖(偏离)雅体”,认为“士有等差, 无故不可去礼。乐有攸序,长幼不可共闻”。这折射出当时 A南北经济的易位 B纲常伦理的衰落 C民族交融的发展 D.士庶文化的冲突 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6页) 4.唐代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同职官员的意见联署制、三司官员的联合推事制、私刑案 件的都堂决议制三种司法集体决断制度。适用范围涵盖了从中央司法机关到地方各级衙门, 从皇亲贵族到平民百姓,从阴暗复杂到普通刑事的各类案件。这些现象可佐证当时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司法理性的色彩 C.礼法体制的形成 D.中华法系的建立 5,清初某官员批评阳明心学存在“知本而不必更求末”的偏失。在他主政期间,劝诫当地民 众要“择业养生”。除了书画医贾之外,特别强调“大演算法”,进而告诫“男女学算法, 账目须记得明白,如示诸掌,宛然如昨,此亦成家紧要处”。这反映出该官员 A.经世务实的为官之道 B.农商并重的经济思想 C崇尚科学的进步意识 D重义轻利的教化主张 6.下表是1840年和1894年中国桑蚕茧生产相关数据变化的统计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面 年份 蚕户(万户) 桑田面积(万亩) 桑蚕茧产量(千关担) 1840年 160 240 960 但 1894年 240 480 2432 的 (注:关担是海关专用的重量单位,主要用于茶叶、丝绸等大宗商品进出口的计量。) A对世界市场依附加深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近代工业进一步发展 D.国内政局急剧变动 7.下图是1919年8月《晨报》中的一则新闻记载,内容如下: 哦 汉上各工,本有相沿成习之所谓雷祖、财神、葛仙、轩辕等会,不过每年聚一二次, 图几酒几肉、一饱一醉而已,并不知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为何物。此时几经风波,更经略具 这 知识者之导引已稍稍知集会结社平日联络之法。 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革命阶级基础广泛 B.无产阶级文化程度提高 C马克思主义在各地传播 D.工人运动走向新的发展 商 81936年,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责令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为农民发放贷款,以解 决农民缺乏耕牛、农具等的资金问题。同时制定《农民放款暂行规则》,规定农贷发放的 主要对象是贫雇农与中农,贷款种类包括“农具、肥料、种籽、开辟荒田,整修水利等”。 这些措施旨在 A.巩固统一战线 B.保障农业生产 C推广土地革命 D扩展敌后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