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2980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日期:2025-04-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270461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1课,明清,时期,科技,文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西游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电视作品了,同学们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成书于什么时期呢?今天我们来学习。 点击进入 明清 时期 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名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了解明清科技的成就及影响;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提高感知、分析、总结历史的能力;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牡丹亭》的文学成就。了解明清的思想家,昆曲和京剧的诞生等,培养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及图片资料进一步认识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成就,增强直观性、生动性,从而更好地感知、分析、总结历史。列表归纳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作品,掌握列表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发展的背景。从认知历史到理解历史,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习科学家、文学家的事迹,知道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文学艺术的学习,认识这一时期作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科技名著 作者 著作 内容 影响和地位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医药学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科技名著 李时珍(1518-1593),男,汉族。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药圣”。 科技名著 材料研读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宋应星为什么要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金银珠宝置于最后? 因为在我国古代的俗语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人是在先解决吃的基础上,再解决穿衣,最后再爱美戴珠玉金饰的,所以先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金银珠宝置于最后。 明长城和北京城 想一想:如何理解“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简单来说,就是将知识与行动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一概念强调了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而行动的意义在于实现内在的认知。 王守仁(1472--1529) 明清的思想家 小说和戏曲 四大名著 作品 作者 时间 《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红楼梦》 曹雪芹 清朝中期 小说和戏曲 课堂小结 1、明清小说以章回体为结构,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