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3014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课件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43831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9课,西夏,北宋,并立,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1.知道辽、西夏政权的建立,了解辽、北宋、西夏并立的基本状况,提升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整体把握历史脉络的意识和能力。 2.了解契丹与党项通过学习中原文化,并结合自身特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发展的原因。 3.知道辽、西夏与北宋有战有和、以和为主的关系,了解各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认识这一时期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重点: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的和谈。 难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关系形成的原因。 杨家将那些脍 炙人口的故事在民 间广为流传。大破 天门阵、十二女将 征西等,都是忠心 报国的精彩情节。 英勇壮烈杨令公、 深明大义余太君、 智勇双全杨六郎、 巾帼英雄穆桂英等,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故事艺术化地反映了北宋与周边政权并立的历史。当时政权并立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一、辽与西夏的建立 1.辽的建立 (1)契丹的兴起: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①隋唐时期:契丹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朝末年:汉人北上谋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9世纪后期:契丹逐渐从事农耕,建筑房屋、城邑,学会冶铁、纺织。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契丹人的样貌和服饰特征,体现了契丹人的生活情况,对研究契丹文化有重要的价值。 (2)建立政权: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都城在上京,后改国号为辽。 (3)巩固政权:阿保机建立政权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这是两幅关于契丹文字 和货币的图片。由图中 的文字和货币可以看出, 契丹文字是依据汉字创 制的,货币是仿照中原王朝货币制造的,说明契丹受族文化影响较大。 材料研读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辽史·百官志》 材料反映了辽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思想? 对契丹和汉人实行不同的制度,反映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2.西夏的建立 (1)党项的兴起:党项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人的一支,唐朝时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建立政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巩固政权:仿效唐宋制定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造了西夏文字。 西夏货币仿汉币制作,刻有西夏文字,制造工艺精湛,文字形式独特,闻名于世;从符牌上可以了解西夏的政治情况。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太宗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了燕云十六州,实力大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3.宋太宗时:向辽发动两次战争试图夺回燕云地区,均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燕云十六州是北宋前期与契丹爆发战争争夺的焦点,燕云十六州的割让,使中原王朝失去长城、燕山屏障,河北大平原无险可守,宋真宗时辽国大军长驱直入,直抵澶州,就是失去这一防御重地的恶果。 4.宋真宗时:北宋与辽之间先战争,后签订盟约。 (1)澶州之战: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打到澶州城下,威胁都城东京。宰相寇准力劝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澶渊之盟:1005年,北宋与辽议和,双方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称为“岁币”。 (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宋辽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为740余万千克,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设计巧妙,全塔上下没有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 元昊多次率军亲征,宋军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