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3097

2025届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九上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51页)

日期:2025-04-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18458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届,51页,兴起,运动,共产主义,国际
  • cover
(课件网)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01 考点溯源 重难突破 02 专项提升 对点突破 [考点1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 (1)英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2)法、德、美等西方国家:从18世纪后期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背景 (1)政治前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开拓了广阔空间 (2)市场需求:国内外商业贸易活跃,手工工场生产商品的效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自然科学进步:自然科学知识极大丰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 概念 生产部门纷纷发明和制造机器,促进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 重要成就 棉纺织机器 发明 (1)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 (2)1765年,英国纺纱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 概况 18世纪中期,英国人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 19世纪早期使用蒸汽机的英国煤矿 投入 使用 (1)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2)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地位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 影响 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重要成就 现代工厂制度 确立 过程 (1)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动力 (2)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特征 集中的生产场所,严格的生产纪律和管理制度,统一标准化,大规模机器生产 铁路 发展 历程 (1)兴起: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2)发展:1830—1851年,英国投资建设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1825年斯蒂芬 森试验蒸汽机车 影响 (1)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 (2)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实质 生产方式的变革,即大机器工厂生产替代工场手工生产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源于工匠、技工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发展进程缓慢,且从英国一国到多国 [考点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革命活动 (1)马克思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后被迫转赴巴黎 (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 (3)马克思还创作了《资本论》等著作和文章 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基础: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 (4)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时间 1848年 内容 (1)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3)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4)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5)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地位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历史意义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5)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考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