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了解明朝建立的概况,知道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分析这些措施的特点与影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 15课 1.知道明朝的建立,了解明朝强化皇权的基本内容,辩证分析其所带来的利与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了解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认识到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的弊端。(历史解释) 3.了解明朝的民族关系,知道明朝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课标: 通过了解明朝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新课导入———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开国之君的传奇一生 放牛娃 和尚 乞丐 皇帝 1.背景: 结合材料、视频及朱元璋的人生经历概括元朝末年的社会状况 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 民不聊生 农民起义 1351年,爆发红巾军起义 一、明朝的建立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醉太平·堂堂大元》 2.建立: ▲明朝的建立与统一形势图 朱元璋(明太祖) 1368年 时 间: 建立者: 都 城: 应天府(南京) 朱元璋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壮大,最终灭元朝,统一全国。 ※明朝建立在前,元朝结束统治在后。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灭 元: 阅读课本,找出明朝建立概况 一、明朝的建立 年号:洪武 3.明成祖称帝迁都: (2)明太祖之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他就是明成祖。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建文帝 朱允炆 明成祖 朱棣 叔侄之争VS 太祖死后,明朝有何变化? 一、明朝的建立 (1)太祖去世后,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政策。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qi),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明史·地理志》 版图如此之大,朕何以巩固统治、加强君权? 元朝灭亡是由于“君弱臣强”,最近还有人反映丞相意图谋反,朕寝食难安啊 明太祖的烦恼 如何解决中央权力问题? 二、强化皇权 疆域如此辽阔,地方行省权力过大,我该如何有效统治呢? 如何解决地方问题? 材料一: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二:元朝丞相“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元史·百官志》 根据教材P87正文第1段,并结合材料,概括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及目的。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1.原因: 2.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恢复社会经济,政治上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二、强化皇权 阅读课本,思考明朝从中央到地方加强皇权的措施。 皇帝 丞相 吏 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皇帝 吏 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我朝罢丞相……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首章》 材料研读 说说明太祖为什么强烈反对设立丞相。 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3.措施———在中央: 二、强化皇权 ①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使其直接向皇帝负责 废除丞相制度后出现了什么问题?皇帝是如何应对的? 内阁首辅 ≠ 丞相 内阁实质: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没有决策权。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和支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3.措施———在中央: 二、强化皇权 明成祖:内阁 皇帝 政务繁杂 皇帝 前军 都督府 兵部 后军 都督府 左军 都督府 右军 都督府 中军 都督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