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清时期科技著作、工程建设、思想文化方面的成就,提升从文献、图像、实物等多种史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能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将明清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放置于明清阶段的整体历史进程中,多角度分析科技与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了解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遗产的价值,感受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恒久魅力,体悟我国古代科学家不懈追求和进取 的精神,树立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 科技之光 壹 李时珍“物以类聚、目随纲举”的原则将药物用自然属性归纳,即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为纲,各部之下又再分为若干类,以类为目,共计60类目。 ———和中浚:《图说中医学史》 一、科技名著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内容 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意义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传播 问世后广为流传,后传入朝鲜和日本,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山人,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 特点 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对所载药物重新进行分类。 战国———望闻问切 东汉———《伤寒杂病论》 东汉———麻沸散、五禽戏 唐朝———《千金方》 明朝———《本草纲目》 扁鹊 张仲景·医圣 华佗·外科鼻祖 孙思邈·药王 李时珍·药圣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或药学 2.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徐光启,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英文名Paul,信仰天主教,“其生平所学,博究天人,而皆主于实用。至于农事,尤所用心。”代表作《农政全书》、《几何原本》。 内容 全书60卷,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重点在开垦、水利和荒政) 影响 《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被誉为“农业百科全书”。 2021年5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中国在嫦娥五号降落地点附近月球地貌的命名,宋应星、徐光启为八个地貌地名之二。 相关史事 明清时期,一些西方人士到中国传教,他们带来了有关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一些中国学者积极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并与外国人士合作,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其中,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几何”以及“点”“线”“三角形”“四边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后来,一些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受罗马教皇指令,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祖等,遭到康熙皇帝的坚决反对。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3.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内容 这部书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覆盖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内容丰富、实用主义) 意义 《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587-?)明朝科学家,字长庚,江西奉新(今江西宜春)人,宋应星的科学成就主要是其在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真实、系统地记述了明以前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内的生产技术经验。宋应星还著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等著作,多已失传。后在江西省发现其4篇佚著的明刻本:《野议》《论气》《谈天》和《思怜诗》。 体现了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