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3649

9.2《项脊轩志》课件(共59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396816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项脊轩志,课件,5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 項 脊 轩 志 学习目标 壹 了解作者生平 经历,积累文 中出现的重要 文言知识。 叁 体会作者对物在 人亡、三世变迁 的感慨和对祖母、 母亲、妻子的深 切怀念之情。 贰 学习作者从日常琐 事中选取富有特征 的生活细节来抒写 感情的技巧。 刘禹锡 蒲松林 辛弃疾 梁启超 陋室 聊斋 稼轩 饮冰室 情境导入 文 人 书 斋 知 多 少 血情境导入 书斋,不仅是一方小小的空间,更是寄寓着读 书人的生活情趣、理想追求的精神领地。 “项脊轩”是怎样的一间屋子 归有光在这里寄予了怎样的情感 读 文知全貌 悟项脊轩由来 此 意 境 人 人 所 有 , 此 笔 妙 人 所 O0 无 人 血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7 - 1571) 字熙甫,号震 川,明代散文家。他自幼苦读, 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 次考进士(3年一次)不第。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 上,在那里讲学20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 “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 生 郁郁不得志。 作者简介 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 家。他的散文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 为 “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 “今之欧阳修”。后人把他和 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清代散文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 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其风格被后人评价为“不事雕琢而自 有风味” ,通常借记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 兄弟之间的深情。其代表作除《项脊轩志》外,还有《先妣事 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等。后人集其散文、诗歌成 《震川先生集》。 做了一辈子平民百姓。母亲二十五岁时就丢下三子两女与世长辞, 父亲是个穷县学生,家境急遽败落。也许就是这种困境,迫使年幼 的归有光过早地懂得了人间忧难,开始奋发攻读。他追忆祖宗的荣 耀,直面现实的惨淡,他不甘心家道中落,急切希望通过自己一人 博取功名从而光宗耀祖,重振门庭。 归有光久试不第,在家乡备受嘲讽与冷遇,使得他更加珍视家 人的感情,但家族分崩离析。在这种隐痛之下,归有光创作了这篇 散 文 。 归家家族曾经一时兴旺,但是归有光的祖父和父亲都没有功名, 写作背景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三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 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 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 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 归有光祖上居于昆山项脊泾, 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这 是他家庭变故和身世遭遇的见 证,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 喜悦和悲伤。 项脊轩志 一 解题 厂 解题 “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三重含义。 ①言其窄小 如颈脊之间,故名。 ②怀组追远 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 ③以此自勉 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自号"项脊 生”,立下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志”是文体的一种,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 文体,散文的一种。这种文体常常灵活多种表达方式,内容 丰富多样。 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或“记”物,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志” 则大多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以记事为 主,夹叙夹议。 《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内容则以记"人物 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 血 文体介绍———志 一 初读正音 渗 漉 : lù 栏 循 : shǔn 迨: dài 婢: bi 阖 门 : hé 项脊轩 : xuān 垣 墙 : yuán 万 籁 : lài 老 妪 : yù 呱 呱 : gū gū 修 葺 : qì 偃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