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认识周长》 说课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首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课选自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是学生从平面图形认知向几何量(长度)学习的过渡内容。教材通过观察实物(如树叶、数学书封面)的边缘,引导学生感知“一周”的存在,进而抽象出“周长”的概念,并设计测量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这一内容既是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载体。 地位 作用 立足文本说教材 01 结合实际说学情 02 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能够区分图形的边、角等基本元素,但对“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一抽象概念缺乏直观理解。学生具备简单的测量能力(如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但如何将线段测量迁移到曲线图形的周长测量中可能存在困难。此外,该年龄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深化概念理解。 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03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2:通过描边、测量等活动,掌握测量简单图形周长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能力。 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04 重点 难点 掌握测量不规则图形(如树叶)周长的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理解周长的概念,能正确描述周长的含义。 教法:情境创设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 学法:观察发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突出主题说教法 05 教具:树叶、数学书封面、绳子、软尺、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周长形成过程)。 学具:每组准备树叶1片、细绳1根、直尺、图形卡片(三角形、长方形、不规则图形)。 说课前准备 以生为本说教学过程 06 复 习 导 入 探 究 新 知 课 堂 小 结 提 升 能 力 一、复习旧知 你能在纸上描出它的形状吗? 这些树叶真漂亮! 二、探究新知 围一围。 给桌布镶(xiāng)上花边。 桌布面1周的长度是桌布的周长。 树叶面1周长32厘米。 树叶面1周的长度是树叶面的周长。 起点 起点 起点 哪个表示是1周? 议 一 议 课本封面1周的长度是课本封面的周长。 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其他物体的周长吗? 量一量。 小组探究:1. 合理利用工具,自己量一量。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 你有办法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吗? 沿着下列图形的周边画1圈。 1.分别用8根同样长的小棒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摆出的3个图形的周长是一样长吗?为什么? 摆出的3个图形的周长是一样长的,因为每个图形的周长都是8根同样长的小棒的长度和。 练习巩固 2.下面3个图形的周长是一样长的吗?为什么? 3个图形的周长是一样长的。因为每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4个小方格的边长的和。 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 你学会了… … 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 你体会到… … 再由老师做系统的总结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 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P84“课堂活动”第1题(测量正方形手帕的周长); 2、选做题:用绳子测量家中圆形桌面的周长,记录数据并思考“如何更精确”。 学习效果评价表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1. 周长的含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测量方法: 规则图形:量各边,求总和。 不规则图形:化曲为直(绳测法)。 设计理念 以“做中学”为核心,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应用”的渐进式活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体验,培养几何直观与问题解决能力,落实新课标“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要求。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