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秦皇汉武 [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秦朝在统治全国上采取什么制度?秦朝在地方上采取什么制度?其目的、意义是什么?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其意义是什么? 3.如何评价秦始皇?为什么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4.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作用是什么? 史料一 秦完成统一后,当时其统治范围为“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实行什么样的体制才能有效管辖这辽阔的国土……汉代诸侯王在王国内有充分的统治权,他们不仅拥有行政权,还拥有财权和兵权,甚至在某些方面“僭(jiàn,超越)于天子”,俨然如一个独立王国。 ———摘编自王云度《秦汉时期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关系的探索》 史料二 史料说史 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史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和汉武帝针对史料所述问题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史料二如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有何影响? (4)以上史料和问题的探究体现了秦汉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 形成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从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任务二 丝绸之路 [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结果?得到哪位皇帝支持? 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结果? 3.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4.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哪里?来往的货物?丝绸之路的地位与作用? 【图示中的历史】 (1)在陆上丝绸之路简图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什么地区?丝绸之路的开辟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地图中的历史】 (2)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哪里? 【史书中的历史】 为有效统治西域,汉朝在乌垒城正式设置一个管辖机构,统辖西域48国。自此而始,西域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编自《汉书·西域传》 (3)汉朝在西域设置的是什么官职?有何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的意义 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中原与西域各族之间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增多,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趋势,对维护中华文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的措施 措施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监察权;建立刺史制度 经济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文化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 军事 开凿灵渠,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异同 郡县制 分封制 不同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