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4143

中考历史复习第十六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课件+学案

日期:2025-04-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26358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社会主义,中考,历史,复习,第十六,单元
    (课件网) 第十六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制度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1953—1957年,中国实施了“一五”计划,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曲折探索: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使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受到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但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工业、交通、基础建设和科学技术等方面仍然取得重要进展。社会主义建设是曲折而漫长、艰苦探索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向民族复兴的伟大飞跃迈进。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一 工业化建设和制度建设 [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起止时间、特点、结果和历史意义。 2.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地位和性质。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确立的标志和意义是什么? 5.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目的及结果;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结果。 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伟大创举、结果。 7.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内容、实质、评价。 史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史料二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宪法;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国家新的领导人。 史料三 中国社会第一次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这样一个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开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搭建了一个极为有利的社会制度平台,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摘编自李捷《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及其历史意义》 (1)史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改变现状的途径。 (2)史料二中的制定的这部宪法性质如何?从此哪部法律文献所扮演的临时宪法的角色终结?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三中“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实现的?根据史料三,概括这一事件的完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提示:(1)经济状况: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途径: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性质: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法律文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历史事件: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影响: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我国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搭建了一个有利的社会制度平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条件有哪些?为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条件:中华人民共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