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一 任务目标达成 提示:(1)学校:黄埔军校。积极影响: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原因: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北伐官兵的英勇战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发挥了先锋带头作用;工农运动的支持。 (3)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政权:南京国民政府。 任务二 任务目标达成 提示:(1)中国革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历史背景: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国民革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影响,为革命军队和政权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群众条件;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国红色政权也必然会继续向前发展;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等等。 (2)标志: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建立。 贡献: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 (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992年: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搞好党的建设对于坚持走好中国道路至关重要;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等。(
课件网) 第十二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国共合作:1924年,国共两党开展了第一次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然而,由于国民党反动集团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政府加强了独裁统治。 (2)道路探索: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发动了一系列起义,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3)战略转移: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一 国共第一次合作 [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黄埔军校建立于何时何地?该校的校长是谁?其建立有何作用? 2.北伐战争爆发时间、目的、对象、总司令分别是什么?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在哪里?为第四军独立团赢得了“铁军”美誉的团长是谁?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什么? 史料一 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史料二 史料三 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1)史料一中的“军校”指的是什么学校?“军校”的创办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任写两条)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发动了哪一“反革命政变”?随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反动政权叫什么? 提示:(1)学校:黄埔军校。积极影响: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原因: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