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一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政治: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陷入萧条。 (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一 近代化的探索 [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宣传新文化运动思想的重要阵地在哪里?其口号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带来了哪些影响?有什么局限性? 史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摘编自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史料二 甲午战败让中国人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人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摘编自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摘编自《变法通议》 史料三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史料四———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启蒙符号。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将二者尊为现代文明的精华和中国进步的引擎。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开宗明义,倡言“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六大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并将“人权”与“科学”归为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他强调:“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摘编自高力克《一个革命者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企业各一例。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2)史料二中“让中国人蒙受了巨大损失”是指哪一条约的签订?中国人“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指哪一历史事件? (3)根据史料二,梁启超《变法通议》中的“变官制”指什么? (4)史料三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根据史料四,陈独秀是怎样看待“民主”与“科学”的?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 (6)综上所述,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的变化。 提示:(1)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 进步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条约:《马关条约》。历史事件:戊戌变法。 (3)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5)看待:将“民主”与“科学”尊为现代文明的精华和中国进步的引擎。 积极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6)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