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4408

备战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7富强与创新(第01期)(学生版+解析)

日期:2025-04-2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31019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备战,学生,01期,创新,富强,通用
    专题17 富强与创新 考点1 踏上强国之路 1.(2024·河北·中考真题)“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2024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目标任务( ) ①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②体现了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目的 ③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基本内涵 ④奠定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法治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①②: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增就业、提高医保补助标准、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等的目标,都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彰显了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题文中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是增进民生福祉的表现,没有体现人民民主的内涵,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社会保障体系的法治基础,在题文中未涉及,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2024·山西·中考真题)举办公益夜校、开设婴幼儿照护中心、兴建“口袋”公园、开展全民健身大赛……这一系列惠民举措的共同目的是( ) A.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B.构建良好生态环境 C.保障公民文化权利 D.满足美好生活愿望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分析可知,举办公益夜校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知识和技能;开设婴幼儿照护中心为家庭减轻育儿负担;兴建“口袋”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开展全民健身大赛促进居民身心健康;这些举措涵盖了教育、育儿、休闲、健康等多个方面,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故D符合题意; A:推动书香社会建设主要侧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氛围的营造,上述举措并非单纯为了这一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构建良好生态环境主要针对的是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虽然兴建“口袋”公园有一定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但这不是所有举措的共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相对较为片面,这些举措不仅仅是保障文化权利,还包括了其他方面的需求,故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2024·陕西·中考真题)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可将基因编辑、生物育种、人工智能设计等前沿育种技术融合发展,形成新的育种技术。秦岭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是一座“天然实验室”。陕西如何用好这个实验室,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下面做法可行的是( ) ①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食用菌种质资源库 ②使用传统的植物栽培技术,扩大种植规模 ③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展药用植物种质创新 ④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珍稀动物繁育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高质量发展。 ①③④:从题文中“前沿育种技术”等词语中可知,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的特征。因此利用数字化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发展农业,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使用传统的植物栽培技术,没有体现新质生产力高科技的特征,故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2024·河南·中考真题)2013-202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如下图所示。形成图示变化的原因是( ) ①党和国家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②广大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苦干实干 ③“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④党和国家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中心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共同富裕相关知识。 ①②:分析题文,2013-202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形成图示变化的原因是党和国家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