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单元(第二章) 生态系统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如图为小刚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它能组成生态系统吗?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生物种类少,不能组成生态系统 B.生物数量少,不能组成生态系统 C.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是生态系统 D.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所以是生态系统 解析:生态瓶中除了具有生产者(水草)和消费者(小鱼)外,在河沙里还含有细菌和真菌,它们是生态瓶中的分解者,该生态瓶中的非生物因素除了空气和河沙外,还具有温度、水、阳光等因素,可见生态瓶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 2.(2023·济南期末)下列体现了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 B ) A.大鱼吃小鱼 B.蚕吃桑叶 C.狮子捕食斑马 D.猫吃老鼠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大鱼吃小鱼、狮子捕食斑马、猫吃老鼠,都是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蚕吃桑叶体现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3.(2023·枣庄期末)“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写了燕子繁育后代的艰辛。诗中涉及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B ) A.青虫→燕子 B.植物→青虫→燕子 C.燕子→青虫 D.植物←青虫←燕子 解析: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诗句可知,题中食物链为植物→青虫→燕子。 4.(2024·济南期末)在食物链a→b→c→d→e 中,消费者是指( C ) A.a、b、c、d、e B.a、b、c、d C.b、c、d、e D.e 5.(2023·青岛期中)“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把毕生精力投入杂交水稻的研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下列关于以杂交水稻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 ) A.水稻生态系统不易被破坏 B.杂交水稻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阳光、水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成分 D.农田中除杂交水稻外,其他生物都属于消费者 解析:水稻生态系统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自我调节能力弱,易被破坏;杂交水稻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阳光、水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农田中杂交水稻和各种植物属于生产者,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腐生的动物和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6.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甲表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B.乙表示消费者,主要包括人和各种动物 C.丙表示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D.甲、乙、丙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成分。 7.如图是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②③④是消费者 B.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C.图中的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相互影响,②③④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D.该图同时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 8.(2023·青岛期中)如图为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这条食物链中丙是最高级消费者 B.这四种生物和分解者可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甲和丙的数量都会增加 D.若纵坐标为“体内有毒物质含量”,则丙是生产者 解析:图中的食物链为丙→丁→乙→甲,甲是最高级消费者;这四种生物(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和分解者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该包括非生物成分;图中食物链为丙→丁→乙→甲,如果乙的数量增加,甲捕食乙,所以甲的数量增多,乙捕食丁,丁数量会减少,丁捕食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