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5484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4-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2513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解析,练习,同步,法治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道法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年5月1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领导人共同观看文化艺术演出,不同国家的文化碰撞融合,交相辉映。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 ) A.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B.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2.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 ) ①以文化人 ②和而不同 ③中和泰和 ④文以载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中华传统文化俯拾即是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可以是一句话、一句诗。例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寸山河一寸金”……这体现中华传统文化( ) ①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②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③是当代评判的价值标准 ④是最优秀、精深的文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源远流长。这一思想体现了( ) A.只要和谐,什么都可以妥协 B.和谐是最重要的,其他都不重要 C.重视和谐,倡导通过和平、友善的方式解决问题 D.避免矛盾,不敢直面冲突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对于中华人文精神中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又保留不同点 ②求同能让人们表面和谐,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包容 ③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消除不同意见 ④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是“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从字形结构看,商代金文中“孝”的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走路。下列对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已经融入全体中国人的精神血脉 ②有美妙的形态且富有独特的神韵 ③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④将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以下关于中华人文精神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 A.仅指古代儒家的思想观念 B.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精神财富 C.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完全脱节 D.只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 8.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诸多方面的体现有( ) ①处事方法②教化思想③美学追求④生活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启示我们与他人相处应该( ) A.相互独立、相互封闭 B.融合发展、实现统一 C.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D.理解分歧、消除差异 10.2024年10月25日至27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登陆衢州保利大剧院的舞台。该剧以“诗剧”为体裁,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观众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的视角,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该舞蹈诗剧(  ) ①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 ②能够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③有助于人们克服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④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