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6314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25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5-04-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301993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久,新的,思想,理念,课件,25张
    (课件网)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第一框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知识提纲 一、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思考: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 (1)这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如播种、施肥、收割等。二十四节气还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穿着和休闲活动,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为了治水,李冰可以说是尽心尽力的去做每一件事,亲自考查,亲自监督,亲自测量,亲自施工。李冰将自己的大好年华全都献给了都江堰。他儿子李二郎受父亲的影响,也将都江堰的修建视为己任。李冰父子二人都为都江堰的修建奉献了自己的大好年华。都江堰至今已运行2281年,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和“活着的水利工程”。 李冰,战国时期的人,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的时候就发现洪水和干旱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人民。于是,如何治理水,成了李冰这个新太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思考:为什么李冰父子能够成功修建都江堰? 李冰父子在修建的过程中一直都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在做事。 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这种精神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 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思考:以上材料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认为在做人做事时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理念呢? 结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时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此句蕴含着我国古人可贵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启示我们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只有适时求变,才能长盛不衰,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规律,只有遵循这个发展规律,社会才会发展国家才会进步。此句同样也包含实用主义的思想,即“变通”,告诉人们遇事不要钻牛角尖,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 思考:《周易》里的这句名言蕴含着古人的什么思想? 结论: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①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讲述的是只有以民为本才是最为根本的治国方略。“制国”即治理国家,“常”则是不变的原则。这句话的大意是,治理国家有着一定的原则,即以有利于人民为根本。 ②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宋·苏轼《荔枝叹》 登,丰收。瑞,祥瑞、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不饥不寒,这就是最大的祥瑞。这句话说的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就是最大的成就,表现了强烈的民本思想。 ④君必自附其民,而后民附之;君必自离其民,而后民离之。———明·庄元臣《叔苴子·外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